中学美术新课程创新实验课教学方法探究
2018-02-24丁进军
摘 要:美术是陶冶情操、传达感情的艺术,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过程中,各地的老师实践出许多新颖创新的教学形式,对新课改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强调中学美术新课程创新实验课的创新实践要坚守住课堂教学的本质、从教学实际出发的观点。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程改革;创新课堂
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学习帮助学生陶冶美育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可以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理解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方法与成果。高中美术新课程实施方案体现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的,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在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
一、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现状
从各地课堂教学比赛来看,美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较之以前有了很多有益的创新探索,课堂的教学氛围效果确实不错,令人满意。但同时也看到一些所谓的创新实验课堂把创新变成了与传统教学的决裂对立,甚至对抗。从教学的目的上说,这是曲解创新实验课堂的理念,片面地误解新课程,追求形式感大于内容实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义为取悦学生,想方设法投其所好,在多媒体的视觉刺激下寻找课堂教学的活泼氛围,进行无价值的创新和突破。
二、教学案例分析
一个关于书法的教学中,让学生总动员,用纸扎成巨大的方块状,然后把喜欢的字体“做”(铅笔描书法字体的外形,再用毛笔细细描好)在这个方块体的六个面上,每个学生做一个,全班四五十个学生,全年级动辄几百上千人,摆放在一起确实壮观有气势,发挥了学生动手制作能力,似乎还有合作教学的新课程理念思维。但是,请问这对于传统书法的教学有什么用处吗?教学不是为了好看的形式去进行表演,博取眼球的刺激。和传统划清界限,面对面的对立就是“创新”?这种教学方式有任何实例证明推动了书法教学的发展普及?在这种教学思维影响下产生了一位或者几位书法界的巨擘?如果没有,我们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回归最笨拙的教学方式,严格刻板地要求学生勤学苦练。古有王献之勤练了十八缸水,成就一位划时代的书法家,怀素练坏了一箩筐毛笔头成为草书大家。在当今的教育形式下,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按捺住那颗被市场化、功利化浮躁的心,不要去考虑培养出几个学生参赛获奖作为教学成绩的噱头,而是要告知学生,知识的取得、学问的积累是一个需踏踏实实用时间累积的过程。教育都要尽快成果化,做不切实际的实验,剔除勤奋、刻苦、执着、坚韧、毅力,那我们培养的学生从教育本质上不是错误的吗?我们的教育仍然要强调苦学,守住教学的根本,不可一味为了迎合表演去制作教学。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到底依据什么?中學美术课堂的教育本质是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诚然,各类的教学比赛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在精心角逐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好的创意想法,但教学要切合现实的教学环境,不能天方夜谭。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有许多借着新课改的招牌所做的教学改革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美术本身是一种文化,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是一个渐续的感受理解应用的过程。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目的是要学生学习到知识。从教学的本质来说,回归课堂的源宗是一个必须冷静考虑对待的问题。
三、新课程创新课堂形式分析
新课程创新实验课堂应变成什么形式的课堂,应坚守什么样的课堂准则呢?新课程的创新课堂一定要那样活泼互动表演式的教学吗?
第一,新课程改革应该是从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把教师和学生从传统“教材统治人”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体现一种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体,而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欣赏、追求艺术的真谛。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然后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观察、操作、探索、想象、探讨、质疑、品鉴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知过程来获得新知,以培养他们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第二,当今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学科教育更注重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知识架构。美术教育是建立在视觉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基础上的,由多知识点形成的构架式知识体系,不仅要有美术、美学、美感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广博的工程、技术、工艺、材料、社会、历史、人文、地理和心理等许多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学科知识,涉及到哲学、美学、文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与音乐、舞蹈、影视等各学科相互交叉。新课改美术教育要求加强学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它体现了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活动的新的教育思想,即既注重学生美术文化知识学习,又加强学科渗透创新思维培养。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提高综合文化修养。课堂教学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结合,既传授知识技能,丰富美术课堂的内容,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兴趣、动机、意识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美术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因此高中美术学习评价应趋向多元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绝对的评价权,更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和自主评价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实践,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研究能力。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评说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培养学生永不满足、追求卓越、勇于探索、富于创新的学习精神,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发挥美术社团或美术学习小组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环节里,适时选择合适的美术作品,通过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真实交流对作品的不同看法,尊重学生的个人表达,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在提高学生个体学习动力和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将美术社团和学习小组作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带动班级其他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单向思维交流的方式,而更注重课堂教学整体的信息源,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团队精神,还可以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行为中,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探究关系、信息技术和课程之间的整合关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五,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拓展教育视野,并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与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尽可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开展美术学习,更好地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传统美术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学生深感疲惫乏味。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现代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应在美术课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片、动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这不但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还使美术教师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美中育人,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感情”和“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等知识来赏析美术作品。
第六,利用當地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适当开发校本课程。在课程的学习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各地还可以依托当地美术文化开发校本教材,极大地给予了美术教师自主权,使之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强项专长,做好教学工作。我们当地清末民初时期的老建筑文化,当地的农耕文化、民歌文化都涉及到大量的美术知识,对此加以适当的结合开发,充分挖掘美术文化素材,让美术知识实实在在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当地的美术文化可以熏陶学生,学生的学习同时也是继承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当地的美术文化发展过程,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了解了家乡,继承了传统,理解当地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意义,是一条有着不错价值的教学思路。
四、结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改革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立德”强调的是道德养成,“树人”强调的是能力培养。美术是一种人文情怀相当丰富的艺术门类,它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境界,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注人类灵魂的呼声。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知识能力的提升,塑造出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传授美术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吴乐年.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第一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解读美术课程标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丁进军,巢湖市烔炀中学艺体中心主任,中教一级,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