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腕带在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佩戴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8-02-24郁涛杨明丽黄文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7期
关键词:腕带住院患者

郁涛 杨明丽 黄文燕

摘要 目的:探讨腕带在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佩戴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按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手腕带使用管理制度》,对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进行腕带佩戴情况调查及常见问题原因分析。结果:必须佩戴腕带患者380例中,按规定合格佩戴腕带者为53.95%,佩戴腕带但需进行更换者为12.63%,未佩戴腕带者为33.42%。主要原因是缺乏自知力,在幻觉、妄想或其他精神症状的支配下被人为扯脱;日常活动导致腕带字迹模糊不清,需要进行更换或自行将腕带取下;对佩戴腕带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进行佩戴等。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在腕带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較其他患者更多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加强监察力度和责任心,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腕带的佩戴合格率,落实身份识别有效性,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 腕带;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佩戴问题

作为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有效防止错误识别的方法,在精神科病房使用腕带,可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有利于护理的查对,保障患者安全,保障医疗安全。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长、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易出现身份识别困难,加之精神疾病的特殊性,腕带的佩戴更为重要。为了解在老年精神科患者佩戴腕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我们对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腕带佩戴情况进行调查及原因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15年8-12月选取住院须佩戴腕带的老年精神病患者。

方法:①腕带的规格及使用材料:统一选用某厂家生产的一次性热敏条码打印腕带,约25 cm×2.5 cm,由热敏复合材料制成,柔软、防水、防酒精,锁扣型(腕带两端为可调节不可逆一次性纽扣),男女均为橙色。②佩戴原则:入院时由入院处统一打印患者信息于腕带上,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其中床号为空项),入院后由病区责任护士为其佩戴腕带,并手工填写床号。佩戴要求按照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手腕带使用管理制度》执行。③《住院患者手腕带使用管理制度》具体要求如下:a.新人院的患者,须使用腕带,使用时间≥1周。腕带上准确注明患者的相关信息,即姓名、年龄、性别、床号等,核对者应当根据手腕带上的信息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b.腕带原则上戴在右手手腕,文字方向与患者手指指端一致。c.痴呆、意识不清、智力缺陷、同一科室收治同名同姓的患者、做MECT的患者、儿童(年龄<16岁)、转科患者必须佩戴腕带。d.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治疗、操作、检查前,需采用/>2种的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凡对必须戴腕带者,需认真查看腕带,并再使用另外一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e.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负责取下腕带。④调查方法:按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手腕带使用管理制度》,每日早9:00和晚8:00护士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检查时按要求查看患者腕带佩戴情况,对未佩戴腕带者进行记录,并询问患者本人或陪护、家属原因后由护士代为填写调查表。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般资料:根据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手腕带使用管理制度》必须佩戴手腕带患者380例,男206例,女174例;年龄55~93岁,平均(68.05±7.98)岁;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39例,高中56例,初中128例,小学124例,文盲33例;所患疾病为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148例,精神分裂症94例,抑郁发作36例,焦虑障碍21例,血管性痴呆16例,由于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27例,躁狂发作11例,癫痫3例,分离(转换)性障碍24例。

腕带佩戴情况:每日早9:00和晚8:00护士在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检查时按要求对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手腕带的佩戴情况进行查检,共查检184 d,根据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手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合格佩戴腕带者205例(53.95%),未佩戴手腕带127例(33.42%),需更换者48例(12.63%)。未佩戴手腕带患者的原因,见表1。

需要更换手腕带的原因,见表2。

讨论

腕带佩戴情况分析:本次调查中按规定合格佩戴腕带者仅53.95%,佩戴腕带但需进行更换者12.63%,未佩戴腕带者33.42%。需进行腕带更换者的患者79.17%均为腕带字迹模糊不清,14.58%的患者由于出汗或潮湿导致局部皮肤发红,6.25%的患者病情变化后肢体肿胀,导致腕带变紧或勒红腕部。未佩戴手腕带127例,其中54.33%的患者将腕带自行扯掉;28.34%的患者觉得也没有医生护士查看,戴不戴都一样;14.96%不清楚佩戴腕带的作用,认为没有佩戴的意义;18.1%认为影响日常穿衣、洗手、擦浴、洗澡等活动;10.24%认为影响输液治疗;9.44%请假外出后将腕带自行取下致忘记或丢失;6.30%感觉暴露隐私,担心别人嘲笑;4.72%佩戴不舒适,有异物感;4.72%由家属自行取下腕带;3.94%腕带将皱褶处皮肤割伤或佩戴周围皮肤磨损;3.15%为前臂或手腕部有伤等原因不能佩戴;1.57%佩戴过敏,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起水疱。

常见原因分析:①患者因缺乏自知力,在幻觉、妄想或其他精神症状的支配下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腕带被人为扯脱,本次调查69例患者因疾病本身无法控制自己行为,将腕带自行扯脱。②虽然腕带材质为防水设计,然而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科患者发病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周期,导致腕带的佩戴时间较其他疾病长,在本次调查中38例患者因为反复摩擦、水浸(洗手或洗澡)等日常活动导致腕带字迹模糊不清,需要进行更换。同时患者认为影响日常穿衣、洗手、擦浴、洗澡等活动自行将腕带取下19例。③本次调查中觉得也没有医生护士查看,戴不戴都一样36例,不清楚佩戴腕带的作用,认为没有佩戴的意义19例,请假外出后将腕带自行取下致忘记或丢失12例,由家属自行取下腕带6例。上述情况均提示住院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较低,主要还是由于患者、家属及陪护对佩戴腕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精神科患者由于长期反复住院,部分医护人员及医技检验部门习惯于依靠询问姓名、床号、面貌特征的方式进行身份识别,特别是有时患者不配合,导致工作人员嫌麻烦,觉得耽误时间,未严格执行腕带核对制度。患者、家属及陪护对腕带的佩戴不予重视,认为没有佩戴的必要,依从性下降。④腕带由热敏复合材料制成。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症状支配常易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自伤、自杀、治疗不配合等行为,需要用约束工具对其进行身体约束。然而,老年患者的皮肤表皮薄且松弛。弹性下降,有部分患者由于约束时躁动或约束带压在腕带之上,摩擦导致患者腕带“将皱褶处皮肤割伤或佩戴周围皮肤磨损”,本调查患者因此将腕带取下5例。⑤腕带材质虽为由热敏复合材料制成,无毒、防过敏设计,但还是有患者皮肤较敏感。本次调查中,患者佩戴处皮肤发红、瘙痒,有红色皮疹,判断过敏后将腕带取下2例;患者因出汗、潮湿导致局部皮肤发红,需进行腕带更换7例;患者佩戴不舒适、有异物感6例。⑥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年龄大,除精神疾病外,通常还伴有心脑血管、内分泌、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躯体疾病。本次调查中患者由于心血管疾病导致四肢浮肿后肢体肿胀3例,腕带变紧2例,勒红腕部1例。⑦精神病患者容易在症状控制后产生自卑感。老年患者常常希望保持良好形象,自尊心较强,本次调查中有8例患者感觉暴露隐私,担心别人嘲笑将腕带取下。⑧老年患者因皮肤弹性差,血管脆性大,输液治疗时经常造成工作人员穿刺困难,特别是有时因长期反复静脉输液,需做浅静脉留置针。本调查显示有因影响输液治疗而取下腕带患者13例。

精神病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及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老年精神病患者在腕带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其他患者更多的问题,对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老年人的自尊心较强,理解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有所下降,工作人员更需要反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佩戴腕带的重要意义。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结合老年精神患者的特点,思考适合老年精神科患者使用的腕带以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有效性。

总之,身份识别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医院协会提出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指出“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其细则特别强调“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有腕带等明显的身份识别标识”,因此,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一种方式,我们应严格落实相关制度,保障患者安全。护理人员应加强监察力度,观察患者的佩戴情况,对损坏及字迹模糊不清的腕带及时进行更换。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认真观察患者腕带周围皮肤情况,强化与患者的沟通,发现发痒、红肿、过敏、磨损、破溃、紧勒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置。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强调腕带的核对,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及陪护的健康宣教,除让其充分了解精神科患者佩戴腕带的必要性及其佩戴的意义外,护理人员还应关心尊重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特别是对恢复期的患者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良好的心态,顺利回归家庭及社会。从而提高腕带的佩戴合格率,落实身份识别的有效性,保障患者安全,全面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腕带住院患者
一种新型新生儿腕带在新生儿身份核查中的效果观察
浅谈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
某综合医院18例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特征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
老年住院患者口腔护理技巧分析
PDA系统及二维码腕带提高PICU患儿输液安全性探讨
住院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的调查及对策
儿科有陪病房标识腕带佩戴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
腕带佩戴改进及握手核对在患者腕带佩戴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