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2018-02-24杨书娟
杨书娟
【摘要】班级读书会是提高小学生单元主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要利用好班级读书会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班级读书会的组织与实施策略,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才能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单元主题阅读 指导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具备独立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具有比较丰富的阅读积累,要注重阅读中情感体验,通过阅读能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实现这个要求,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运用多种形式,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实现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语文学习目标。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基于教材单元主题内容,通过利用相同主题的一组文章和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对开展广泛阅读活动的实施与指导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对提高小学阅读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一、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要注重和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要学好教材内容,还要向课外阅读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积累。目前,在我国各地区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中,普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编排课文,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又能更好发挥阅读训练的功能以及起到主题教育陶冶情趣的作用,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教师注意。
一是,重视单元主题课文学习,忽视课外拓展阅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课时限制,不少教师只重视对教材单元主题课文的教学,忽略或不重视对学生自读课文或课外阅读的安排布置与方法指导。导致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不能有效衔接与深度拓展,使得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不能在课外有效运用,导致单元主题内容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得不到加强。
二是,虽然不少学生喜欢阅读,但是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随着小学生阅读条件的改善和阅读材料的日益丰富,不少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浓厚,但是大多数小学生看得最多的书籍是一些漫画卡通、校园小说、网络小说等,阅读面比较窄。部分学生虽然想根据课文单元主题内容进行拓展阅读,但是不易找到合适的阅读材料,阅读的随意性较大,与新课标的阅读要求相差甚远。总体来说,学生并不缺少阅读,缺少的是有指导的主题阅读。
三是,主题拓展阅读形式单一,课外主题阅读效果不佳。在开展单元主题拓展阅读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方式是让学生进行课后自主阅读,很少进行班级读书交流会、读书演讲比赛、小组交流讨论等其他形式的阅读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主题拓展阅读指导较少,导致学生的课外主题阅读效果不佳,无法真正实现熏陶学生情操的作用。
二、单元主题班级读书会组织与实施策略
(一)材料选择策略:阅读材料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要有效开展单元主题班级读书会,选择恰当合适的阅读材料,是实现主题拓展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步。选择阅读材料既要根据单元主题教学的内容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理解能力的课外阅读材料。因为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动力是以兴趣为前提,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充满童真、童趣,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择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二)课型选择策略:班级读书会课型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开展班级读书会,教师教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组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课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主题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效益,从而达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一是,“方法指导型”读书会。选择该课型主要是用于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该课型可以是理论型的阅读方法课,也可以结合课外主题阅读的书目或材料进行阅读方法介绍;二是,“交流感受型”读书会。该课型主要用于学生在完成课外主题材料的阅读之后,进行学习体会和感受交流,丰富阅读收获,增强对主题学习的认识,让学生受到进一步的熏陶,最终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三是,“好书推荐型”读书会。通过该课型可以向学生推荐好的作品,并对作品内容进行介绍,能节省学生的选书时间,又能保证阅读书目的质量;四是,“成果展示型”读书会。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可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展示、检测,可用考试、读后感评比、办读书小报、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交流技巧策略:让学生掌握交流讨论和提问的方法技巧
要开展好班级主题读书会,就需要教师合理运用课堂交流讨论的方式、方法和技巧。首先,掌握提问的方式和技巧。提问是交流讨论的前提,恰当的提问能够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课内单元主题教学内容与课外主题阅读有机结合,能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提问,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例如,对于文本性的内容应少提问,对于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非文本性问题应多提问;对于有唯一答案且事实性的问题应少提;对于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判断性的问题应多提。其次,是把握好交流讨论的主题。在交流讨论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发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又要把握好交流讨论的主题,避免学生之间无建设性的交流和偏离主题的交流讨论。第三,掌握好读书会的形式。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可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以让更多学生有发言机会。各组要选出主持人,教师应多参与各组活动,以帮助学生解答更多的困惑。
三、小学生单元主题阅读方法指导策略
(一)低学段阅读策略:要让学生“读懂”
由于一、二年级的低学段学生,刚开始系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其最大的阅读障碍就是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阅读,即“读不懂”文本。如果学生在主题阅读中读不懂文本的内容,无法掌握阅读的方法,主题阅读就无从谈起,还会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此,对于低学段的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应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字词句上,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不断丰富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内容,加深对字词句和文本的理解,让学生读懂文本是这个学段学生的重中之重。在阅读指导时,要找准学生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讲解,只有打好字、词、句的基础,才能为学生中学段和高学段阅读奠定基础。
(二)中学段阅读策略:要让学生“读好”
中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也初步具有了主题阅读学习的能力。在此阶段进行主题阅读,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没有掌握主题阅读的方法和阅读能力不高,“读不好”文本。要让学生“读好”文本,即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得文本信息。对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并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主题阅读理解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采用课内阅读方法的集中指导和统一训练。可以以自读文本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体会阅读方法,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用课外阅读进行训练,检验所学阅读方法,通过讨论、成果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高學段阅读策略:要让学生“好读”
到了高学段以后,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已基本掌握单元主题阅读的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能够借助工具书,进行一定的阅读活动,有些学生已经能体会、品味、归纳文章的内涵或主旨。此阶段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愿不愿意读”,此时的学生容易缺乏对阅读的兴趣,不能真正体会与感受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应把指导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好阅读、乐于阅读,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阅读教学和班级读书会,能够让学生做到坚持经常进行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可合理创设情境,以“情”动人,让学生围绕“情境”阅读,指导学生在“人情”中提高能力。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单元主题阅读水平,教师应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才能提高主题阅读的效益。运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单元主题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形式,教师应加强对班级读书会的指导,完善读书会的方法措施,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