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利用探究实验教学法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2018-02-24袁建松
袁建松
(浙江省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浙江 宁波)
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自然学科,大量的生物学原理的来源是科学家长期实验得出的结论,而实验的基本方法是探究。因此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运用好实验教学和探究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科学探索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究性教学是现在很多老师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通过观察和思考,以及分析、讨论而获得结论。这样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课本知识点,而且还能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结合的教学形式。
一、提好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首先,我们所提问题一定要结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背景来提问,让学生在前面所学内容的情况下,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果所提问题难度过大,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反而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其次,所提问题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让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探究能进一步理性地分析问题。比如,在学习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课时,我们可以用大地震时“猪坚强”的视频,然后展示猪坚强地震前后的体重比较,再让同学进行对比,吸引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将糖类和脂肪与人体健康联系起来,引导同学最后提出改善自己的食谱,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还可以将脂肪、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联系在一起进行探究。这些问题和现象都是学生平时非常熟悉的事例,通过这样的问题,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再次,尽量让学生经过思考后自己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法,甚至可以变成为“探究—问题—再探究”的方法,鼓励并教会学生,善于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恰当提出问题,就提问来说,学生也不能仅仅凭直观感觉,而必须积极思考,对事物初步分析、归纳,抓住事物的内在矛盾,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并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更能主动、积极地探究完成,并由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生物课的特点之一就是突出生活性,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就是我们探究的出发点,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切入,采用体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学习,让学生在这一体验过程中获得成长。探究当然就要动手动脑做实验,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在活动中有所收益。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比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课中,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好百余根柳条,将柳条插入到配置好的萘乙酸溶液中,却能将空洞的无关变量,插入的数目及原因,插入的时间、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等直观地解决。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制作细胞膜的模型贯穿于课堂,在模型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中,学生有关细胞膜的知识构建也在不断形成,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夏天,我们可以用常吃的水果”无子西瓜”,让学生现场进行实验,来控究为什么无子的原因。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控究“神秘的蜜蜂王国”中,蜂王,工蜂,雄蜂它们发育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用学生喜欢接受的方式,提出学生好奇的问题,知识的讲授围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课堂效果显著。在学习染色体变异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如下探究:(1)用贴图板的形式来体会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如何组成,分析所贴图板中染色体的特点。继而提出如何判断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做例题总结判断方法。(2)提出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并强调发育起点为受精卵,再提出单倍体的概念,强调判断依据:只看发育起点,为未受精的配子。(3)通过图片对比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植株的发育特点。(4)提出如何诱导多倍体产生和单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让学生看书讨论,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解解决学生的疑难点。(5)依据多倍体和单倍体的获得原理,提出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设计育种的步骤。
“探究性实验学习方法”是当前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理念之一,在生物课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同学主动参与,爱上探究、乐于动手,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方法。课堂上我们还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操作,加深同学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以便达到灵活运用自如的地步,同时我们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对问题的提炼水平,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