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2018-02-24李春
李 春
(江苏省泗阳县城厢实验小学,江苏 泗阳)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育改革随之而来。小学数学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操作能力有着启发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发展去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也能减少学生的生活学习压力,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规划自己的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需要数学。以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法则即加减乘除为例,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买东西还是卖东西都和数学有关。小学生喜欢零用钱,学习加减乘除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在买东西的时候用到的加法或者减法。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合理地管理零花钱等。总之,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有利于学生获取良好的思维方式
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正处于开发状态,教师要抓住这个特殊时机让学生接受正确的、系统的教育学习。多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养成独立思维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数学生活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的是书本知识,对教师的要求仅仅只是教授学生知识,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和呆板发展,忽视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出现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教学效果差的现象。所以只有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正确对待学习和学生的关系,联系实际生活,才能把握教学的进度,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2.树立正确的角色观
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更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明灯。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
被动学习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限制了教学课堂的创新可能性。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极为不利。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明灯,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指引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1.创造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小学数学中最常见的就是开展讨论环境,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其他同学分享。既要把数学生活化,也要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研究数学。
2.开展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小学生年纪小,不是所有的教学方法都适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学生的层次划分清楚,不同层次的学习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比如说成绩好的同学,教师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灵活复杂的问题;成绩一般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一些中规中矩的问题;对于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就提问一些简单基础的问题,这样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了教学活动当中,又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回答上问题,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3.观察数学生活化的日常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利用数学和实际生活相似的节点,把数字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巧妙地结合,学会科学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观察生活的眼睛,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刊,拓展知识、发散思维。
4.布置任务开展知识研究学习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和独立探究的方式,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多表扬、鼓励、赞美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及时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