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2018-02-24

新课程(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心态漫画心理健康

高 攀

(吉林省通化县果松学校,吉林 通化)

在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的教学建议中重点提到了有关“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的具体建议——“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就像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剂良药,学生有了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态自然会更加积极向上。语文教师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以哪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熏陶感染?笔者将通过以下两点详细阐述。

一、分阶段逐步教学,德育智育二合一

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在不同的阶段教师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成长规律、认知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水平有大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制订不同的德育计划。就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认知水平还在需要成人引导、启蒙阶段。如果教师直接引入教学内容,学生可能只是一知半解。学会从儿童的视角去认知事物是教师要做的第一门功课。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些漫画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用PPT的形式放映出来。漫画所涉及的应该是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比如说小学生在公交车上让座、捡到钱包拾金不昧、帮助环卫工人捡垃圾等。这些图画浅显易懂,学生能直观地通过看图明白其中传达的思想。看完漫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漫画写一段话,可以描述画中的场景,也可以谈一谈看完画后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种形式的“看图写话”既能够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接受这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还能够让他们用学过的汉字或拼音表达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提高写作能力,一举两得。就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带着他们参与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比如说在“雷锋日”帮助环卫工人打扫卫生,在“植树节”参与种树美化环境,或是去敬老院或孤儿院献爱心。在参加完活动之后教师可以以日记、周记甚至是以书信的格式让学生写一写参与活动的感受。字数不限、题材不限,只是让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真实的内心感受,让他们通过实践更深刻地感受爱心传播的巨大能量,通过自己的笔触记录下生活中美好的点滴。

二、对症下药,生理心理健康发展

时代的不断进步要求人们要具有更强的心理素质,它对人们心理健康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要教导他们认识到有良好心态的重要意义。随着应试教育的深入普及,大多数学校和语文教师都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家长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不断向学生“施压”。有的学生因为学业压力过重选择以叛逆的方式忤逆教师、家长,造成逃学、打架、斗殴的恶果。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最好是在他们还未形成“畸形”心态之前就开始找他们谈话,了解学生遇到的具体的心理问题。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显然很有限,根据每个学生遇到的具体状况的不同,教师可以叫其他学生或是家长帮忙共同帮助“受助者”提前进入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中。语文课程致力于为学生形成良好、积极地人生态度打下基础,它的多重功能也在这其中有所体现。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中讲到关于“张海迪”“史铁生”的事迹的时候就可以借此引导学生———他们即使遇到了重大的疾病和磨难也依旧咬牙坚持并且用阳光的心态面对困难,我们又有什么可畏惧的呢?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会因为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而轮流登场,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如果他们没有很好地把控情绪,没有把不愉快的情绪用合理的方式释放出来,这样就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在课堂中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即使是在课下也要时刻注意以乐观、积极地心态面对学生。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受到教师的影响不断进步。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在自己的教育著作中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质,如果在班级中发现了品行恶劣的行为也不能采取过分的、不恰当的行为批评教育学生。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耐心教导,将德育与心理教育和语文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让学生更健康地学习成长。

猜你喜欢

心态漫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