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2018-02-24王吉西

新课程(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艺术美中学语文美育

王吉西

(武威第二十中学,甘肃 武威)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必要性

首先,语文学科涉及范围广,直接导致了语文审美教育的丰富性。语文课中的内容无所不包,特别是其中的文学课文,有歌颂祖国美丽山川的诗文;有赞美英雄模范人物高尚情操的故事;有讴歌祖国光辉历史的篇章,它们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语言、艺术、生活的美。

其次,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和基础性,而且具有思想性和文学性,它充满了美学感染力。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一,它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描绘了祖国“如此多娇”的大好河山,珍藏了祖国宝贵的文化典籍。

二、语文教学中的美学内容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美是丰富的,概括起来,主要有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方面。

崇尚自然美,寄情山水安放心情。语文教学中描绘大自然美景和祖国壮丽河山的诗文很多,作家在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独特的审美观点。

追求生活美,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高尔基的名作《海燕》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昂扬奋发、追求美好生活以及对恶势力无比蔑视的革命者形象。文中海燕那种敢于击风搏浪的勇气,既是一曲响彻云霄的生活之歌与斗争之歌,又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深受鼓舞,激励他们去寻找美好的生活。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表现生活美的作品还有很多,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就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认识社会美,社会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的崇高与伟大,最易激发读者的美感。如《药》《春蚕》等都是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作家个人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观;还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展现了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哲理。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想获得成功就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探求艺术美,艺术是以其美打动对象。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既有优美动人、和谐完整的形式,又有丰富深刻的生活内涵。孙犁的《荷花淀》将那几个年轻的妇女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细致入微。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像一首散文诗,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与紧张,又表现出了人民群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求这种艺术的美。

三、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语文教学作为传播美的殿堂,则义不容辞地要担当起这种美育的任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手段,使之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训练融为一体,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1.通过朗读,紧扣词语,采用恰当的方法,应用有声语言引导学生深刻体验作者在作品中所传达的“美涵”,启发学生正确的认识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的效果大大提高,使学生获得艺术享受。文学史上之所以有如此之多传诵不衰的文学作品,就是因为作者在作品中凝聚了自身的理想、情感、心血,甚至是生命。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这样一段文字:“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其喜洋洋者矣。”这段美丽的文字,具有绘画美、音乐美等多种美的特点。教师应该设法把学生引入艺术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去,将文中的“真景”与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融合起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净化。

2.围绕意境,调动联想与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兴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意境是作者在文学作品中着力创设的和谐统一的情境。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篇目都描绘了优美的境界。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创造了一种惊人的、无法言传的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月下荷塘”中“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卓越的风姿”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引导学生想象那白花是如何妩媚地点缀在“田田的叶子中间”———有的“袅娜地开着”,有的“羞涩地打着朵儿”,这缀在绿叶中的白花宛如缀在“碧天里的星星”,美丽而有情趣;而月光笼罩下的白花,又像闪着晶莹珠光的“明珠”——多么美丽动人!微风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这段文字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舞女的裙”的轻柔;“碧天里的星星”的明丽;“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虚无与荡人心肠等。

3.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操

作品中的人物是作品的影子,它引导着作者的情感流向,作者在作品中给我们传达出的艺术形象大都融入了自己的审美观,使这个人物形象散发出动人的魅力。

著名作家孙犁在《谈美》(原载《中国青年报》)中指出:“艺术的美,是生活的再现。因此,生活是美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美,但生活的美,并不等于艺术的美。艺术的美是经过创造的。所以说,既是艺术家,就应该是创造美的人。”孙犁先生的这段话给我们解释了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关系:生活美是艺术美的基础,艺术美是在生活美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加工和创造,而这种“创造”,最主要地体现在人物塑造上。

没有美,生活就不会丰富多彩;而没有美育,语文教育则就是片面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适应了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真正可以使语文成为师生乐教喜学的基础工具课程。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体味美育的情感超越,愿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开出鲜丽的花朵。

猜你喜欢

艺术美中学语文美育
论公民美育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论黑格尔的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