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级职高发展的肤浅思考
2018-02-24
(华坪县职业高级中学 云南丽江 674800)
县级职高普遍存在办学观念僵化,许多人对职业教育还是有偏见,轻视职业教育,导致“普高”热、“职教”冷;办学条件差,限制了职高教育的发展;专业师资缺,缺乏办学特色;招生宣传竞争激烈,招生行为难于规范,招生陈本高;管理水平低,没有健全的的规章制度,即使有也是执行力差;办学条件差,校舍尚不如普通中学;专业设置陈旧,几年不变,不考虑社会需求;缺实训设备、实训基地,常常在理论上,黑板上学专业,……
面对当今的教育现状,县级职高如何发展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由于认识肤浅,视野狭窄,我个人认为要发展职高就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三个增强,四个支撑点。
一个中心:即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中心,这是一个杠杆,它撬动着整个学校各项工作的的正常运转。它包含着制度建设,执行力的培养,精细化的管理,三观的统一,校园文化的营造,管理理念的提升:由人治到法制、最终提升到文治的管理理念。[1]
两个转变:即教职工的职业观念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转变。教职工不仅要把教书育人当作是一种职业,更要把它当作是一项事业,如果教师观念不转变,仅仅把工作当成是谋生的一种职业,面对社会的发展,不敢面对现实,挑战自己的知识技能的匮乏和观念的滞后,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呢?学生从走进学校就要让他们建立一种良好的职业观,培养一种工匠精神,立足现实,树立一种哪怕是安排扫地都要比别人扫得干净才能体现出自身能力,靠自身技能就业创业的观念,切记好高骛远,不符合实际的空想。
三个增强:增强专业设置的吸引力,紧跟就业大市场,结合当地实际需要,并要有前瞻性,目前,我们的专业落后于就业市场,市场需要的专业,我们没开设,市场饱和的专业 ,我们一成不变的开设着,仅仅只从现有师资条件开设专业,保了现有教师的饭碗,未想到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主也设置落后与就业市场,或满足于与现实,未考虑到三五年后的就业趋势,结果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增强实训教学,实施理实一体化,贯通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教学,注重于理论,不注重实训,一方面,我们缺乏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缺乏实训设备,实训还要加大耗材支出,增大教学成本,许多学校经济不宽裕,也就能省就省。还要增强研发能力,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专业的竞争性,目前,很多学校,都是盲目跟风,看别人办的专业景气,自己也跟着去办,同一地区,互相竞争,抢生源,不从研发上着手。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然而这一切都得靠现实的四点支撑,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四个支撑点:硬件、生源、师资、设备
硬件是教学最基本的一个点。它是显性的、外在的因素。栽得的梧桐树,才能招引凤凰来,这是不争的事实。各级政府已认识到位,目前正在积极谋划,还需加强了硬件投入。
生源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没有生源,就没有教育的对象,就不可能有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影响生源的因素也多,比如:学校的管理水平,办学特色、专业的吸引性、就业畅、进口才旺等等这些都要靠自身努力。我这里先从单纯的外部招生条件谈这个问题。
要有生源,除学校自身努力,还要有外在的支持。两线相交形成一点。
一条线是各级党委、政府保动员,学校保教学。政府把就读职高作为关注民生、脱贫致富、精准扶贫,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手段来抓,并纳入考核。营造出社会氛围,确保学校有生源,并且要实施统筹,避免单打独斗,增大招生成本。这一点,近年来,我们在培训上做了一些尝试,如;为了配合我县扶贫工作中,危房改造工程,由政府发文提供资金,由住建局提供专业教师协助,按照上级危房改造验收的标准设定教学内容,由职高组织教学管理,由乡镇筛选学员参加学习,并提供场地,参与管理,共培训了636人,现遍布各乡镇危房改造中发挥着作用。为了通过技能扶贫脱贫一批,在精准扶贫中,开展直过民族技能培训,由县政府发文,由各级党委、政府保动员参加培训学员,农业局、林业局提供师资支持,一年来,共培训了1000多人。这种方式,整好了资源,让学校走出生源困境。[2]
另一线是各中学协助学校招生宣传,并把到就读职中的学生纳入各中学升学考核。方式两点:按一定的分数线,让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学生就读职高升学班和联办的五年制大专班,确保升学通畅。正确引导社会认识到就读职高并没有走入死胡同,职高办学要满足百姓升学的的愿望和个人对教育的需求。因国家有三校生高考的相关政策,而且对职高生来说参加三校生高考有一定的优势。另一种方式:完成初中教育后进入职高,是助推普及十二年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取得高中学历后升学就业可供学生及家长选择,对就业的学生按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实训教学,增强就业的适应性、竞争性。是初高中教学管理一体化,目标的一致性,避免各吹各打,普及义务教育后,正确引导,合理分流,达到培养人才的一致性。
办职业就是办专业,办专业就要专业教师,它不是一般文化课教师可以替代的。而职高普遍存在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解决这个难题,我认为可通过三个途经:一是鼓励年轻文化课教师转岗,下达目标任务,预定岗位设置,先给一定的时间,提供外出培训或到企业一线跟师学习实机会,这需要鼓励教师的挑战精神;二是外聘现急需的专业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实施课时工资制,或实施订单教育,由用人单位提供师资,按用人单位标准进行教学,这是应急的办法,它以市场接触紧密;三是利用编制空岗,按人事正常途经招考专业教师,它具有稳定性。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普通教育可以是几只粉笔,一套教本,培养的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而职业教育通过直观教学,培养的是形象思维或动手能力,通过重复简单的动作达到熟能生巧,通过熟能生巧才能达到创新。直观教学,动手操作就要有实训设备。设备的来源:国家正在加紧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把握住这个机会,可通过多个渠道争取各级资金配置;学校教师也可根据教学需要,自制教学需要的教具,同时实施订单教育、与企业合作提供来解决,增强就业后对设备的熟练性。
对于职高办学虽做一些思考,但也只是纸上谈兵,反思自己多年来的管理,做点总结而已。
[1]霍永刚,冯洁.《对县级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
[2]侯军芳.《关于职业高中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