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精细化管理探究
2018-02-24冯瑞君
冯瑞君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范家湾小学)
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每个班主任不断完善努力的目标。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每一位积极上进的班主任肯定都有自己的经验。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要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就要做到尊重、信任、理解、公平和激励,这是关系到学生的心理走向、关系到学生今后为人处世的一件大事,马虎不得。下面是我的一些工作心得,大家共勉。
一、爱——架起爱心之桥,以爱感染学生
教师职业操守的核心就是爱学生,班主任要想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前提就是关爱学生,可以说,关怀关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所在。
首先,班主任必须要做到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则要以信任和理解为前提。班主任要将学生当做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平等对象,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能以学生的成绩好坏或者家庭条件的优劣而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班主任都应对他们倾注同等的关注和关怀,并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如此一来便可大大地提升学生对于班主任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一方面可增强班级整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其次,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关爱不应停留在语言表达上,更为关键的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班级小事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例如,班级学生若出现感冒发烧情况,班主任便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并可送药给学生,常言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只要班主任是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学生自然也会给予反馈。如有一天,我因嗓子疼痛而说不出话来,学生发现之后就立即给我送来了咽喉糖片,令我大为感动。由此可见,学生会将班主任的爱心记在心里。
二、革新班级管理制度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往往是由班主任为主导,班级干部为辅助,以实现对全班同学的管理,但该种管理模式效果不佳。因此,班级必须建立起新型的民主管理模式,而要想切实发挥该模式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从革新改革班级管理制度入手。在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我提出了分组以及小班化等管理形式。
例如,分组管理。该种管理形式以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同伴关系为基础,以学生自愿为前提,将班级学生划分为数个学习小组,如“胜利组”“智慧组”或者“奋斗组”等。各个小组组建组委会,并经小组成员讨论后共同拟定小组制度,从而实现各个小组的高效管理,当然,小组成员也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调动。通过应用分组管理形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而大大提升了班级管理效果。
此外,分组管理也可表现为以下形式:各个小组的核心即为小组长,他们各自担负着重要职能。首先,以座位为依据,将邻近的四个学生归为一个学习小组,并且四名学生都肩负着职能,即学习组长、背诵组长、听写组长和纪律组长。其次,再将六个或七个学习小组合并为一个学习大组,一个学习大组选出一个大组长。其中,大组长只需负责作业的收发,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即可,而小组长的任务则更重,他们每天都要对小组内部各个成员的作业进行检查,并辅助值日班长做好小组纪律的管理工作,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值日工作。对于作业完成质量较差的同学,小组长有资格要求其重做作业,对于作业错误较多的同学,小组长应要求其及时订正。对于违反班级管理规定的同学,小组长要及时对其进行提醒,如该同学不服从管教,小组长则应做好记录工作,而对于表现优异的同学,小组长也要做好人员记录工作。此外,小组长也应准时将小组成员的作业检查结果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反馈给科任教师。
借助新型的班级管理形式学生逐渐学会了自主管理,培养了学生的自律自强意识,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班级管理。
三、加强情感交流
班级管理不仅是班主任对于学生学习、纪律方面的指导,更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班主任应以绝对的热情和真诚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信赖感,才会自觉愉悦地接受班主任的教导。班主任用博大宽广的胸怀对待每一个学生,包容学生的错误,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虽然学生的年龄尚小,但他们的情感感应却十分敏锐,即使是再小的一个动作,都会让学生猜测许久。因此,教师就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把握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例如:对于生病的学生,班主任应从生活上给予关怀,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对于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也应给予其极大的包容。其中,特别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关爱,班主任应以真诚的心与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做到不歧视、不厌倦和不粗暴,以帮助学困生找到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班主任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述内容是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所摸索出来的些许心得,以期为班主任教师提供有益借鉴。
[1]张军.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艺术[J].文学教育(下),2012(2).
[2]张有志.浅谈班级精细化管理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