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默,学生乐学善思的润滑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幽默“制造”

2018-02-24汪妙林

新课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制造刘老师课文

汪妙林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长沙小学)

前不久,有幸观摩了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刘松的一堂教学展示课,他那种轻松幽默、洒脱自然的教学风格深深吸引了我。二年级的小朋友头一回碰到这样的场面,个个都挺胸收腹,而刘老师一句幽默性的开场语却巧妙化解了学生心中的忧虑,孩子们主动与老师交流,大胆地介绍自己。课中,刘老师对孩子的回答或报以微笑,或送上一句幽默的赞许,抑或是一个风趣的小结,使整个教学气氛显得非常和谐。临近下课时,出现了感人的一幕:刘老师微微鞠躬,向全班小朋友道别。可孩子们却把他粘住了,一个站起来说:“刘老师,您的课太有趣了!”另一个又站起来说:“刘老师,您讲课就像我们小孩子一样,我太喜欢您了!”更有甚者,直接起立要求刘老师再上下去……

真实的例子,真实的感动!刘老师的成功在于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睿智的思维,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其基于骨子里的那种幽默,为孩子们的快乐学习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而教学实践也真切地告诉我们:积蓄幽默,制造幽默,进而运用幽默,足以让乏味的课堂重燃希望,让教师与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畅游知识的海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语文老师虽然在教学形式、方法、手段上动了不少脑筋,但听起课来,总还觉得不那么到位,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教师一本正经,满脸虔诚;学生正襟危坐,亦步亦趋。学生的心情、精神受到压抑,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很好。而一个幽默感很强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学生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的睿智,他的风趣,他对世事别具一格的洞察。

幽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么,怎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度地制造幽默呢?

一、在教学导入时制造悬念

所谓“悬念”,即通过对某些情节的含蓄、幽默或反常描述,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打破课堂上的平板氛围,布下迷阵,意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师的讲课上。

1.文章标题的推敲

文章标题中的趣味性,可以指字体的书写,也可以是朗读上的处理,或重点词语的理解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乃是教师幽默机智最直接的体现。

如《布衣元帅》一课,在导入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先在黑板上板书“布衣”一词,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理解。接着再板书“元帅”一词,问学生自己知道的一些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元帅。最后,教师自言自语:“要知道,能当上元帅的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咋就这么寒酸呢?”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明显感觉课文可能另有其意,便认真读起课文来……

2.直观情趣的设置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采取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除了各种电教媒体的介入之外,通过设置直观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

至今还记得在教学《挂两支笔的孩子》一课时的情景: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静坐在教室等我去上课。这一次,我有意进行了特别打扮——胸前插两支水笔,手里夹着个文件盒(就差围条围巾了),然后毕恭毕敬地进了教室。学生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后来一个学生突然说了一句:“今天老师看上去怎么像个‘先生’?”下面的学生随即一阵欢笑。于是,我紧紧抓住“先生”一词问学生:“老师今天怎么就特像个先生了?”接下来,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自己以前电视中看到的,像私塾先生或是一些知识分子都是胸前插着笔的;也有的说今天老师走路的样子很特别,特规矩……

教学中,我正是抓住了课文中小主人公的外形特征,活生生地再现于学生面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接下来的课堂气氛就不难想象了。

3.生活经验的联系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向生活多向延伸的课堂。而在生活中,很多知识具有相关性,具体来讲主要是指那些与课文背景、人物、事件、主题、题材等相关的因素均可列入导入设计范畴,只要有趣有益,就可收到同样的功效。

如《梳羊角辫的小姑娘》一课,在出示课题后,我有意地扫视了一遍全班学生,然后饶有趣味地说:“大家仔细瞧一瞧,你们身边谁是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学生一下子来了劲,几个调皮点的学生还要求那些“羊角辫”站起来给大家欣赏一番。紧接着,我又鼓励学生任意选择一位作简短的人物介绍,说出自己心中对她的印象。适当小结后,便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了……

4.现场事件的捕捉

细心的教师在走进教室的一刹那,便会捕捉各种有利的资源,然后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开场中。这样的采撷贴近学生实际,就像新闻记者写通讯报道一样,快捷、灵活,容易吸引学生注意。

如《老师领进门》一课,那天我刚走到教室门口,发现一位同学还未进教室。走近一看原来是流鼻血了。我迅速掏出一张餐巾纸,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领”进教室。随即,我走到讲台前,要求学生围绕刚才的事件说一说。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老师有爱心,有的说老师像天使,也有的说同学在课间活动时要注意安全。稍做整理后,我这样告诉学生:“不知道今天某某是什么原因流鼻血了,但我看到了,将他领进了教室的大门,同学们刚才的发言,让我深切体会到集体的温暖。”随即,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课题,然后兴奋地说:“瞧,我们的故事都被人报道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学生在下面窃笑……

二、在教学行进时应景发挥

课堂上,面对变化的教学情景,总有些地方需教师即时地调整与发挥。教师通过运用幽默艺术,即兴的应景式发挥,有时更能达到调动学生情绪、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而这也正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又一充分表现。

1.自嘲,化尴尬为和谐

许多人把幽默看成是单向的,是聪明人向旁人显示其机智与诙谐的一种表演;在课堂上,幽默似乎也一律是用来对付学生的,其实不然。早就有人说过,最好的、最高级的幽默是自嘲,是在嘲笑自己的过失、错误中,让旁人和自己一起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放松与理智上的启迪,使双方的情感得以交流,并在会心一笑中获得许多意味深长的启迪。

如《将相和》一课,在教学结束时,我安排了认识过渡句(段)的知识点。由于受到学生作业中的误导,加上事先自己根本也没怎么预习课文,在讲解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故事时,我直接把句子“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大夫”打在了大屏幕上,然后自以为是地请同学来讲解。很多同学可能是屈服于老师的威严,即便感觉有些问题也并没有提出异议。而正当我“功德圆满”的时候,一位大胆的男孩给我浇了一头冷水:“老师,您讲错了。单元提示中不但有答案,而且我还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大家听!”精彩的分析,霎时引来了同学们的掌声,然后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等我收拾这残局。当时,我心里明白:这节课我彻底失败了,因为我竟然犯了这样一个知识性的错误。我摸着脑门,对着全班同学说:“看来今天老师头脑有点发热了,回去得好好反省反省,改天也向同学们负荆请罪了!”学生毕竟是善良的,一位学生竟说:“老师只不过想考考我们罢了,看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没有……”

在上述事例中,如果我们把握不住自己的理智和情绪,莫名其妙地大发火或轻易地训斥学生,这势必会大大地伤害师生情感的交往,也损害了教师的自我形象。而通过幽默的艺术方式来处理这些事件,用敢于自嘲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所指出的失误与不足,其作用与效果将会大出意料。

2.谬误,化冲动为理智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对于某个问题,学生会因为思维的不成熟而钻牛角尖。如果我们教师不能妥善加以处理的话,其结果往往会破坏课堂气氛,造成非常尴尬的局面。这时,教师在教学时故意将一些学生难以辨析的东西错位或适当让步,然后反戈一击,同样有益于产生幽默的效果。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一位同学围绕“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节提出质疑:为什么别的战士没被火烧着呢?随后她还提出了理由:(1)文中写到了邱少云与另外的战士相隔很近;(2)大家都伏在枯黄的茅草堆里,而且身上还披着厚厚的一层,也极有可能被烧着……我首先发动其余学生一起来讨论,帮着解决这个问题。可不管大家怎么说,这位同学就是针锋相对,坚守自己的立场不动摇。面对这一场面,我心中丝毫没有责怪,更多的是为那位同学敢于坚持自己意见的勇气所感动。于是,我首先肯定了她的精神,然后委婉地告诉她:“老师曾经也这么想,和你深有同感。你说的完全有可能,但你能否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再来分析一下呢?他们的距离近,近到什么程度,课文中说了吗?”她重新看了看课文,摇了摇头。我又接着问:“那么或许你到过现场测量过吧?”另外的同学都开始笑了,她低下头也开始笑。我又抛出最后一颗球:“大火蔓延需要一定的时间。课文中的故事感觉很长,其实都是短短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之内的事。再说了,如果真要都烧着了,我相信他们一定也都能做到像邱少云那样,只是咱们今天就没法读到课文了!”同学们又笑起来,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坐下去了……

3.含蓄,化直白为深远

适度的含蓄也是一种幽默。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习那种“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虑,寄正于馀”(刘勰《文心雕龙》)的含蓄而又幽默的方法,在课堂上尽量不要应用那种照本宣科、平庸呆板而令学生乏味的教学方法,而应努力寻找一种含蓄而又幽默、妙趣横生而又余味无穷的教学方法。

如依然是上文提到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课文中写邱少云有两个不同的用词:“年轻的战士”和“伟大的战士”。我在引导时这样问学生:“年轻和伟大两个词语同时用来形容邱少云不是自相矛盾吗?看来这李中元的文学水平也太差了些了!”随即有学生举手,而且个个都跃跃欲试……

上述事例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幽默而含蓄的提问,都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增加求知的欲望,对准确把握知识、深刻理解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在教学结束时“抛砖引玉”

我们知道,一堂真正优秀的语文课,其外延是永无止境的。而此时,聪明的教师往往善于“抛砖引玉”。这里意指通过运用广告词、人物语言以及故事、笑话等的穿插,营造出多种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新的问题的出现,引发学生对某个知识的回忆,或是指向另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等。

1.如此表扬与批评

课堂是一个变幻多姿的世界,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的学生,学生的课堂行为随时需要教师指导或纠正,所以,教学中离不开表扬与批评。在表扬与批评中运用幽默艺术,往往能够在转瞬之间化窘为乐,化对立为统一,既让学生受到教育,又增强了教师的魅力。

如之前提到的刘松老师的那堂数学课,教学的内容是让学生粗浅地体会“推理”这一思维。他让学生猜自己的年龄,一个站起来说:“58!”刘老师微微一笑,说:“你真有眼光,说出了我以后的年龄!”又一个站起来说:“那就27吧!”刘老师走过去,摸着那孩子的头,亲切地说:“感谢你帮我找回了青春的感觉,那是我年轻时的年龄……”这个事例中,刘老师巧用幽默,不但保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同时暗中指出了他们思维的错误。

如果刘老师当时这样回答那两个学生:“错了,太大!”“错了,太小!”“你们到底会不会观察一个人啊。”……可想而知,我想其效果肯定截然相反。

2.换个心情看世界

教学中师生情感生活和谐,主要表现在对真善美、假丑恶共有的情绪体验上。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就必须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灵。而幽默性地运用广告词、人物语言或是在教学中穿插故事笑话等,可化“死水”为“活水”,变“隔膜”为“相融”,避免师生之间产生较远的心理距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在和谐的状态下顺利完成,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有效延伸,生机无限

有效的课堂延伸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生活背景和空间,它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从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语文课堂带来无限生机!

如还是《将相和》一课,当学完课文后,我有意地试探学生:“蔺相如和廉颇都值得我们敬佩。不过课文中写到廉颇‘负荆请罪’的内容似乎简略了,这多少有点让人遗憾,要知道这样一个粗人最后也能从国家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实属不易,不如我们今天在课堂上来演演这一出剧幕,给我们一个机会,也给廉颇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学生顿时情绪高涨,随即组队开始排练起来……

当然,这种延伸,我们教师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具有与学生同样的童心;其次,应当从孩子们的目光中撷取有价值的信息,再以幽默的方式加以引导;再者,要多给予学生鼓励、支持,多创设机会,让学生能勇敢地再现自我。

幽默的细节,“如珍珠之一粒,如美玉之一片,如环链之一节,巨画之一角”。没有幽默的细节,做不出幽默的大餐。

【感悟与反思】

近段时间,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一本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里面许多新颖而又耐人寻味的观点和论述深深打动着我。我们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情味、情感丰富的人。刚开始工作的几年,我的教学风格可以说是不苟言笑的,生怕自己的笑会招架不住整个课堂。可有时自己回想那几年的教学生涯,我觉得是认真有余而张力不足,学生听我的课似乎没有数学课感兴趣。之后,几次观摩了一些优秀教师的展示课,我深切感受到:那些成功的教师没有一个是不具备幽默、风趣的素养的。他们的一句话、一个举手投足的细小动作都是那么有磁性!作为语文教师,每天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当我们在影响学生的同时,学生同样也在影响着我们。是每天的横眉冷对千夫指,还是阳光灿烂喜开颜?这其中的奥妙我想只有那些有心人才能体会到,至少我是尝到了甜头的。

当然,幽默既源于个性,又是一门艺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的时候是否应注意以下一些细节呢?

1.要丰富语言,扩大知识面。因为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之人,是一辈子也幽默不起来的。王晓春老师在其论著中也提到:教师不读书,乃是教育的致命伤痛。试想,教师以其不读书的形象去影响学生,以其空空如也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以其匮乏的信息去与人交流,以其贫乏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教育还能有什么好结果?

2.在课堂上的教学幽默,是建立在能得到学生回应的基础之上的。学生的反馈是教学幽默的生命,只有收到反馈才能完成。回声是山谷反应的产物,无垠的平原上只有遥远的空旷。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教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心理特征等都了如指掌,只有如此,才可能有笑声中的学习和学习中的笑声。

3.注意度的限制,不要过分。教学幽默要服从教学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说,教学幽默的剂量要适当。否则就会像老舍说的那样:“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了幽默论斤卖的时候,讨厌是必不可免的。”另外,其他如幽默对象的个性、性别、经历和文化程度等也应引起注意。

4.请努力塑造更为健康的人格。有心理学家曾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做过调查,其结果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存在着人格缺陷。这种缺陷虽然并未影响其主要的教学生活,但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健康的教育。如果一个连情绪都无法自控或是易怒的老师站在讲台前教语文课,那场面是何等的尴尬。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学习蚕的那种“蜕变”,用健康、积极、乐观、豁达、向上的心灵去影响学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不应只上下而求索,更应左右逢源、前后贯通。让我们把语文课开放搞活,用幽默教学把她装点得更加美丽动人。愿我们的语文教学寓教于乐,给孩子们以智慧、情感和力量。把幽默请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来吧!

[1]朱华贤.崇尚黑色:教育随笔杂谈选[M].大连出版社,2003-12.

[2]林健美.让幽默教学走进语文课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4(5).

[3]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4.

猜你喜欢

制造刘老师课文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背课文
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中的价值工程应用分析
绿色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运用
医药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