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研究
2018-02-24杨塑英
杨塑英
(重庆市江津区双槐树小学校)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老师根据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分组学习;各小组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深入讨论,并得到正确结论;最后老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与指点。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摆脱了过去枯燥、乏味的上课模式,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数学是一门严谨理性、充满逻辑思维的学科,如何在这样的学科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契合的方式。而且整个小组合作的运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理性、逻辑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合理地采用小组合作,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根据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不断的思想火花的碰撞,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得到不同的解答方法。所以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编排,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效果有很大的意义。如果采取最简单直接的分组方式,就是前后两桌组成一组进行讨论,这样虽然有利于老师的课堂组织,但现在的小学生都有自己的小团体,这样笼统的分组很有可能造成小组学习的氛围不高,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是以学生团体进行分组,又怕小组成员之间打闹嬉戏而忘记了学习目的。因此,老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分配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性格特征,每组分配1~2名学习热情比较高涨的学生带头,并要对不同的组员进行不同的任务分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二、适时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讨论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某一课题进行分析、讨论,进而得出结论。老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启发学生扩散思维,辅助一些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老师要关注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鼓励每个学生进行发言,避免出现有的学生积极探讨,有的学生沉默不言的现象。此外,老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探讨时间,通过不断的思想火花碰撞,生成新的知识挖掘点,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老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给各小组分发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体的教具,让各学习小组仔细观摩教具,认识这些图形的形状,并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什么形状可以站得住,什么形状可以滚,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这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组织搭建模型比赛,让学生利用图形的特性进行模型搭建,比比哪一组组合出来的模型最多,哪一组组合出来的模型最有个性等等。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习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各小组的每一位成员,肯定小组及成员的成果
老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给各小组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确保各小组成员都能分配到具体的学习任务,体现学生独立的个体地位;鼓励每位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并适时化解成员间的思维冲突,把握成员的问题思考方向,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获得最终的学习成果。老师在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时,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适合的评价语言,在肯定各学习小组获得的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要肯定每一位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处在该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在获得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也追求个人的成就感,只有让他们在整个团队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小组参与度,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需求也越来越高,小组合作学习也逐渐成为一种适合教育要求的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中引用这种模式,能让数学挥别枯燥乏味,变成一门新奇快乐的学科。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实际情况对各小组进行分理的人员分配,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吸引学生投入课题的热烈讨论中。同时,老师要时刻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度地加以引导并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解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疑问,确保小组学习目标顺利完成。此外,老师在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肯定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及小组成员的作用,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点评,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学习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些有效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
[1]胥华美.中—新小学数学教材“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12.
[2]王猛.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内容设计与开发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