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音乐要素彰显课堂教学的音乐性、实效性
2018-02-24林芬
林 芬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峰小学)
新课标实施以来,部分音乐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把握不准,使音乐课堂出现了许多非音乐性的实践活动,如绘画、朗诵、手工、表演等,使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目不暇接”。可一堂课下来,学生获取的音乐信息不多,生成的技能技巧更少,可谓是看似“花棉袄”,其实“一团草”。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音乐本身,真正收获音乐,笔者认为,要从音乐要素出发,让音乐回归课堂。
一、立足文本,抓透要素,凸显课堂教学的音乐性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做到“务本”,即认真研读音乐教材和教师用书,透彻理解音乐作品,挖掘作品内涵,抓准音乐要素,提炼教学重点、难点,以准确演唱歌曲。
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力度、和声、调式、曲式、织体等,作曲家把它们有机整合起来跟人们进行心灵的交流,好比是大文豪运用华丽的词汇、恰当的语法作出一篇篇诗歌、美文。小学的音乐教材,每首歌曲中的主要音乐要素也就是两到三个,这些要素就是教材编辑者为教师提供的完成教学目标的“金钥匙”,教师要紧紧抓住这“金钥匙”,不但贯穿于所拟订的认知、情感、技能等教学目标的始终,更要成为实践课堂教学导入、初学、深入、拓展等各环节的知识与技能主线。如,四年级上册的《那达慕之歌》,就要抓住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进行教学。导入部分可请学生随着歌曲做原地踏步走,体会比赛场上热烈欢腾的场面,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深入部分请学生用手拍桌、凳,感受歌曲的节奏、力度,结尾处可设计不同的力度,如从p到f,感受气氛越来越热烈,或从f到p,表示人群渐渐远去,这样让音乐要素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真正与文本交流,引发兴趣,产生共鸣。再如,三年级下册的《少先队植树造林歌》,就要抓住和声、旋律等音乐要素进行教学。一开始,引导学生用口风琴吹奏出歌曲的主和弦音1 3 5、1 4 6、7 2 5,为唱准歌曲旋律奠基。只有带领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文本,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体会到音乐之美,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人文性、音乐性也由此凸显出来。
二、巧妙创意,激趣导行,收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要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的确如此,先掌握难点节奏对学唱歌曲来说,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巧妙创意,根据不同的节奏设计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难点。
1.巧用生活词语
如切分节奏可借助学生熟悉的词语“大西瓜”反复读,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时值及强弱音位。附点节奏可借助学生熟悉的“知.了”叫声,或“茄.子”词语,学生会立刻掌握其节奏特点。
2.创编歌谣语言
一些难点乐句的节奏,可根据歌词创编歌谣来读,化难为易。如,三年级上册的《蜗牛与黄鹂鸟》,歌曲中第一乐句节奏×××××× |×× × |贯穿于歌曲始终,就可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勤劳的 勇敢的 小蜗 牛”或“酸酸的 紫色的 大葡萄”等歌谣语言,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掌握这一重难点乐句的节奏。
3.设计节奏图谱
在低年级掌握音的长短时,可通过简单、有趣味的图画,描绘大小、长短比例,使节奏要素具有视觉形象,帮助儿童理解节奏的时值关系。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图画:大的靴子、慢的步子是爸爸的,小的靴子、快的步子是孩子的。孩子要走两个步子才能赶上爸爸的一大步。通过图画的形象描绘,帮助学生提高节奏感。
节奏和旋律好比是音乐作品的一对好姐妹,它们相辅相成。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体现音乐的主要思想,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掌握旋律音准。
1.借助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用柯尔文手势往往比使用钢琴的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在教授音阶1234567时,我们可以用手势搭梯子的方式教学生演唱,手势的高低起伏代表音高起伏的变化。如,一年级下册的《咏鹅》,1 1|1 0|12 35|5 0|,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音高。
2“.唱双簧”游戏,老师出声音唱乐谱,要求学生只张嘴做口形不出声,比比看谁的口形和老师的口形是一样的,待学生对乐曲的主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后,老师和学生互换练习。这样在师生互动、师生都参与、互换练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了对乐曲旋律的认识和感受。
3.创意心电图谱或波浪图形谱,根据旋律走向画出图形谱,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音高位置。另外还可以借助柯尔文音阶手势图,邀请课堂辅助乐器口风琴或竖笛的帮助。
新课标为我们搭建了发展与成长的平台,新课标呼吁我们构建高效、快乐、智慧的魅力音乐课堂。用音乐影响学生、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让学生真正地融入音乐之中,关注音乐的发展、学会审美才是音乐教育的关键。让音乐回归课堂,让学生在充满音乐的氛围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飞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