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有效性探究

2018-02-24

新课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课体育教师

江 涛

(重庆铁路小学)

一、小学体育课堂现状分析

通过笔者调查,如今大部分小学的体育课都是以跑步等田径运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这对于刚刚步入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枯燥的。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年级不断上升,很多小学生已经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课堂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不理想。也就是说传统的体育训练已经让小学生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倦感。在这种兴趣丧失和厌倦心理形成的影响下,小学体育课堂的价值也就逐渐下降,小学生的身体也就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意义

儿童时期是小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小学生骨骼的良好发育,同时也有利于小学生肌肉的形成。从心理角度来看,加强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对其心理发育带来良性影响。因此无论是从生理角度还是从心理角度来说,加强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利用课堂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策略

那么,面对小学生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失去兴趣的现状,作为体育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整呢?笔者认为以下调整思路是值得尝试的。

(一)开展特色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之所以小学生开始出现对体育课的厌倦心理,是由于他们长期进行机械的田径训练,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因此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于一成不变的体育课,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明显下降了。如果体育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体育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就可以使小学生再次提高对体育课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特色啦啦操,即设计一套可以在运动会和其他体育活动中展示的啦啦操,在创编的过程中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小学生同时又独具特色的啦啦操运动,使其成为学校的一项文化特色,一旦形成规模,小学生会以能够参与这样的啦啦操运动为荣,这自然也就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开展多样教学,丰富课堂形式

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课,体育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运动,甚至是在同一时间根据学生的性别、爱好、专长等同时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运动,使课堂的内容和形式都丰富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对一种教学内容形式产生厌倦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选择。例如,学校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意愿在保留传统田径训练的基础上开展像跳皮筋、踢毽子、跳大绳、花式篮球等多种课堂训练内容。每天利用课堂剩余时间引导学生对多种运动形式进行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实现身体的锻炼,同时还可以将其带到运动会中以特殊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不仅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继续参与体育课程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

(三)开展集体项目,加强师生互动

很多小学生在参加体育课时,受惰性心理和攀比心理的影响就会产生这样一个念头:为什么老师自己不运动还让我们锻炼?这样不公平。为了能够使学生能够“心服口服”地参与到体育课的锻炼之中,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一起利用上课时间进行互动,这不仅可以使教师在运动的实践操作中发挥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同时也可以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创造良好的机会,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对于具体的操作,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来开展,如在开展体育活动时,两名教师可以参与到一组活动当中,充当摇绳的人或是充当跳绳的人。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跑步时和学生一起锻炼,同时每一位教师还应该以最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其中,因为这种热情是能够感染到每一个学生的。

体育课对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都是极其重要的,从新课标的角度来看,要想使体育课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参与程度,希望笔者提出的方法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并能够给广大体育教师以启示!

[1]梁龙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过程[J].中国学校体育,2010(5).

[2]丁芳.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3).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课体育教师
锻炼
体育课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