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琅琅书声,“读”占鳌头
——重视朗读,激发学习语文的原动力

2018-02-24邢晓园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语速范读语调

邢晓园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实验初级中学,浙江 金华)

新学期开学,我带的是七年级的孩子,我想着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上来,朗读时应该很有激情吧,可是当我早上走进班级时,却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有的孩子只是嘴巴一张一合的,其他孩子虽然有些声音,但也明显是有口无心。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我站在教室里,久久沉思。

时间一溜烟地跑走了一个月,学生早读的状况并没有改善很多。这一个月来,我不停地想着原因,是起床就早读没有睡醒?早上本来是朗读的黄金时间啊!是课文太枯燥,读来乏味?不会每篇课文都如此啊!偶然的一次,和同是初中语文教师的朋友聊起这个问题,发现她也深受困扰。于是两个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终于找出了一些原因。

原来孩子们的朗读存在着一些问题,绝大部分孩子不擅长朗读,或者说根本不会朗读。他们所谓的朗读,是光有声而无味,无论是早读,还是课堂上朗读,都只能做到读出声、读对字,根本读不出语速、语调、轻重,更不用说读出感情了。有时候虽能做到大声朗读,但因为读的索然无味,如同小和尚念经一般,没有“书声琅琅”的感觉。所以,读着读着自己也就乏味起来,久而久之,就连大声朗读都不愿做了。

宋代教育学家朱熹曾有言:“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对不重视朗读的语文教学提出过严厉的批评:“中学里往往不注意读,随口念一遍,就算是读了。发音不讲究,语调不揣摩,更不用说表达逻辑关系、传出神情意态了。这是不能容忍的。”叶老先生的批评是严厉的,但他的确道出了我们在朗读教学这个环节存在纰漏和不足。所谓语文,乃姓“语”,语言的首要作用就是交流沟通,不会读、不懂读的学生往往在语言交流上存在问题。所谓读书,重在“读”,不仅仅是读出声音这么简单,更要重视读出感情,用语言表达出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才能真正做到“读进去了”“读明白了”。

新课标中也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本来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我们若不重视朗读,若不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和技巧,若不引导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和文本合二为一,何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转变观念,重视朗读,让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

一、范读引导,感受文本魅力

优秀到位的朗读是极具感染力的。我们都知道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老师,他的语言魅力感染了很多人。我从小就爱看《动物世界》与《人与自然》,并不单单是因为动物好看、自然神奇,更是因为赵忠祥老师的配音,那浑厚的嗓音和娓娓诉来的语言总是能深深地打动我的心,随着画面的改变,时急时缓、时抑时扬,有时候,他的语言比画面更生动更具感染力。所以说优秀的朗读是有画面感的,虽然我们无法与赵忠祥老师相媲美,但我们若能用朗读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那么讲解文本就变得轻而易举了,甚至说,讲解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学生自然就能体会和领悟。

记得在上《黄河颂》时,我给孩子们播放范读录音,那磅礴的语言气势,那豪壮的背景音乐,再配上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仿佛将孩子们带到了黄河边,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奋勇革命的年代。孩子们的脸上分明写着“共鸣”两字,在接着的赏析内容、品味语言的环节中,很多孩子都能很好地理解和体会,那节课上得异常顺利和有效,现在想来,并不是我的教学设计多么成功,而是那份范读录音打动了所有孩子。

但每篇课文都听范读录音是不切实际的,一没有时间,二缺乏资源,而且每次都听范读,学生也会麻木,毕竟录音是不全面的,它缺乏片段和形象,而且,录音只是冷冰冰的机械音,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久了,反而更有一种距离感。所以,最好的范读主体,还是老师和学生。

首先是教师。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我们想让学生会读、喜欢读,就要从自己开始,教师能朗读、会朗读、读得好,成为孩子们的楷模、偶像,孩子们自然也耳濡目染,深受其感,潜移默化,自然就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次是学生。利用演讲、朗诵的“苗子”,范读、带读等多种形式,在班里起到“旗子”“模范”作用,让一小部分人先读起来,带动朗读基础不足的后进生,让朗读深入人心。

有老师作为偶像,有学生作为模范,必能将朗读进行到底。

二、方法指导,强调朗读技巧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阅读能力、感悟能力有限,朗读基础又不足的情况下,对朗读方法、技巧的教学是辅助他们学会朗读的主要途径。

第一,做到发音正确、清楚。尤其纠正平翘舌、前后鼻音不分的毛病,强调多音字、误读字。

第二,语气语调要恰当。对语气语调的体会建立在对文本和句子理解的基础上,比如疑问、反问的不同语气语调也不同,人物性格不同使用不同语气语调,心情起伏也要用语气语调体现等。

第三,轻重音明确。很多孩子朗读时如同和尚念经,其实是轻重音没有体现的缘故。如何判定轻重音,主要还是根据文本的理解进行判定,要能够理解句意、重点词、强调字,然后再适当地安排和体现。有了轻重音,朗读马上就有了抑扬顿挫之感。

第四,停顿准确。注意把句子中的各个成分读完整,不可打乱。注意句内停顿和标点符号停顿,还有轻重音的停顿,停顿要有节奏、长短,要充分体现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

第五,语速准确。朗读的感情尤其体现在语速上,感情激烈、气氛紧张、表示愉悦的句子要加快语速,而感情沉郁、悲凉的句子,语速要适当放慢。长句要有停顿和语速的变化,短句要体会情感来把握语速。

第六,不同的文体要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比如散文,抒情味比较浓,那么朗读的时候要着重于轻重和抑扬,充分体现抒情性;应用文体则比较平淡,那么朗读时不用追求声情并茂;文言文朗读要体现文言味,要强调停顿和节奏,尤其是断句,要抓住文言文句式上的停顿去表现;古诗词则强调轻重音,朗读要有一咏三叹之势,朗读成诵……每种文体都有不同的朗读方法,那么学生在朗读时,对文本把握也有了方向。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后,其实运用才是最关键的,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我们可以先用诗歌、抒情散文来练习,因为这些文体朗读起来比较好把握,容易读好,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经过训练,达到运用朗读方法表现文本的目的。而后,各种文体都要进行训练,让朗读方法真正运用到实际中去。

不过,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解读和体会,毕竟朗读技巧是死板的,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一棒子打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个性,才是最终的目标。由课本延伸到课外阅读,由课堂延伸到生活,由知识延伸到素养,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三、活动开导,激发朗读激情

在学习“压力山大”的现状下,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对学习总是缺乏激情,缺乏主动性,朗读也是。尤其是早读和课堂上朗读,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很多孩子不会在意自己读得好不好,只在意读完、背诵,完成老师的教学要求。所以,早读时,虽然孩子们奋力在读,但很多是有口无心的,一味追求背诵,不需要背诵的,就弃之一旁。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转变学生的心理,将朗读的重要性贯彻下去呢?我想,开展一些活动,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激情是必要的。

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和小学生相比,虽然成熟了许多,但其实内心仍然渴望游戏、喜欢玩乐,他们正处在叛逆期,虽然在不断完成我们布置的学习任务,但其实内心往往排斥老师布置的任务,渴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抓住这种心理,若我们能让朗读“零压力、零负担”,成为一种“乐趣”“活动”,那么学生自然愿意用心朗读、细心品味。

我们可以采取的活动形式可以十分丰富多彩。比如个人的朗诵展示:每次早读安排一个孩子展示朗读(不分优劣,人人有份),既能起到带读作用,又能激发孩子朗读的兴趣,还能鼓励后进生,对他们的朗读给予肯定。

也可以采取竞赛形式。比如开展班级内朗诵比赛,分小组进行竞赛,对于优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能促进小组合作。

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形式,让朗读更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观看一些朗诵方面的优秀作品、视频,制作朗诵录音,配乐朗诵、配图朗诵等,便捷的多媒体可以成为一种更加有效、更加有吸引力的教学工具,为朗读教学带来多种多样的辅助,而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好奇,也能让朗读“减负”“增效”。

另外,我还利用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名词来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比方说“朗读排行榜”。我相信孩子们看到这个肯定感到特别亲切,会令他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游戏排行榜”。这个活动收到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效果,我刚在黑板上写下这几个大字,孩子们的音量马上就提高了很多,接着越读越投入。鉴于此,我又设了一项“进步榜”,在黑板上写上“今天你进步了吗”。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一些读困生的朗读积极性。

其实只要教师肯花心思,朗读的活动就可以多姿多彩,在活动中促学,寓教于乐,这样的学习相信学生不但能够接受,还能够乐在其中。只要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唤醒激情,何愁他们不用心朗读、不细品文本呢?

特级教师于永正有句话:“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朗读,不但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使其真正体会到“语文”之“语”的美丽,还能让他们走进文本,身临其境,言文中之言,言作者之言,言自我之言。朗读还能陶冶情操,发展学生个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不遗余力,用朗读为学生打开语文之门,让学生品尝本真的语文滋味,让琅琅书声回归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

猜你喜欢

语速范读语调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辩论赛之语速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谈谈诗歌的语调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现代哈萨克语命令语气单句语调对比实验研究
谁是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