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援藏背景下的教育受援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初探
——以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为例
2018-02-24蔡强路华李晓辉王燕泓
◆蔡强 路华 李晓辉 王燕泓
治边先稳藏,稳藏必兴教。随着“组团式”教育援藏的深入,对我区受援学校党组织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自2014年整体搬迁至教育城后,学校成员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的学校发展要求,我校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实践探索
(一)坚持依法治校,夯实常规管理
依法治校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民族地区的学校,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我校党委首先在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方面着力,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结合课程改革的需求及新的教育发展形势,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条例和制度,如《教师职称评审量化评分细则》《教职工月考核管理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等等,并将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常抓不懈,使各项制度深入广大教职工内心,并外化为每个成员的自觉行为,确保了学校管理有规可依,有规必依。
加强对援藏党建工作的管理。在援藏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多次召开援藏党员教师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指定一名校级领导负责联系援藏教师,指定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落实相关工作。以制度建设推动工作规范,将20名援藏干部教师纳入到第六支部,建立每周支委工作例会制度,依托每月援藏教师例会,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同时,与学校党支部一起开展相关活动,促进了援藏教师和本地教师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党组织自身队伍建设,重视广大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学校党委现有校级领导7人,中层干部37人,在工作中坚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以精湛的专业信服人,以先进的理念引领人,以高尚的品格感染人,始终坚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积极促进学校管理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悉,乐于奉献的管理队伍。
学校党委依托首都强大的教育资源着力从校本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监控等方面努力提升当地教师专业素质,坚持用好援藏教师和本地教师两个资源,积极发挥硬件建设、信息化教学、远程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办学活力,建立了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援藏教师带来了现代教育的最前沿知识和首都教育的先进经验,不仅通过多种方式无私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倾囊相授,还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做精。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援藏教师模范和榜样,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有:杨士森(来自北京市中央工艺美院附中)、熊爱国(来自北京市平谷区第六中学)、周松梅(来自北京市育英中学)等。
作为一名普通的援藏教师,杨士森老师对待工作向来严谨务实,从不懈怠,他担任多个职务,如初三毕业班主任、政治教师,尤其是担任初一年级年级组长期间,他对初一年级的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完全按照北京管理模式进行,他还在课余时间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手段,利用微信公众订阅号加强学校、年级、家长和社会间的练习。面对繁重的工作量,杨老师没有半句怨言,兢兢业业。
熊爱国老师担任初一六班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英语教师,同时还兼任初一年级英语备课组组长。由于多数学生来自农牧区,家境困难,熊老师积极利用微信平台,向社会发出号召筹集衣物、生活用品等的号召,筹得衣物共计400余件,其中多数是冬衣,实用性强。此外还筹得若干钢笔、笔记本、图书等学生用品。2016年假期,熊老师带学生旦增白珍和次仁旺姆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第三频道的《开门大吉》节目,两位同学在中央台的舞台上展示藏族舞蹈才艺。同时实现家庭梦想基金1.5万元,他利用这部分资金和筹集的善款为初中部600多名学生每人购买一本《新英汉词典》,18个班级每班50本中外文学名著。为语文组添置《现代汉语词典》《汉字枭雄》《成语枭雄》各30本。此外,他还为学校书法教室购置200本《中学生字帖》。
(三)为学生的成长系好扣子,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党委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德育工作主线,努力抓好学生的“五项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三个习惯的培养,即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校党委组织特别重视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争创“六个最好”倡议(民族团结最好、文明礼貌最好、校园环境最好、宿舍规范最好、校内无烟最好、爱护公物最好)。年级组、学生管理中心、宿管中心、活动中心(团委)构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团队。德育常规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实效,并按照系列化、标准化、精细化构建德育课程体系,现有德育课程包括升旗仪式、周班会、月主题团课、主题教育活动等。
其次,在主题教育中深化育人效果。学校精心设计注重人文关怀,重视自身体验的教育实践活动。由校党委牵头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为扩展,丰富学习内容、创新活动载体,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积极构建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运行机制。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月”“践行雷锋月”“法制宣传月”“安全文明月”“绿色环保月”等主题月活动,并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艺术节、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锅庄舞蹈、冬季长跑、趣味运动会等等,利用电子显示屏和校园广播开展校园热点、活动剪影、音乐欣赏等陶冶性情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课余生活,开阔视野,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最后,学校也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成立心理辅导室,命名为“阳光小屋”,并配备了专业的心理老师,主要开展学生个别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心理测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等工作,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学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的“教育受援”学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依然处于探索时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新时期党建工作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建设的大局。新的历史时期,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任务,是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位的中坚力量和第一要素。如何更好地调动广大教工的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从自发到自觉,从受规到内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而不是仅仅当做职业,这是当今受援学校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次,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力争在服务的形式上有所创新。新时期党建工作背景下,党建工作既需要大胆创新,同时也需要继承和坚守,没有继承和坚守就没有创新和发展。要勇于推陈出新,又要善于总结和继承传统教育的合理内核,把继承与创新统一起来,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扬弃。既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做法,又要防止“否定一切传统”的倾向。
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取得的成效
在京藏两地的智慧汇集下,学校管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在学校管理团队的带领之下,通过全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干群关系、师生关系、民族关系和谐,特别是两地教师做到了情感融合、理念融通、业务互补共进,加强了京藏两地人民的情感交流,让西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感受到了首都人民的拳拳之心、殷切之情。其次,学校合理利用援藏教师和本地教师两个资源,将北京教学资源本土化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真正惠及学生,实现课堂高效化,切实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在“科研兴校”的建设目标下,通过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重视,使我校教学科研工作走在了拉萨各中小学校前列,学校教师的各种研究成果以校刊《在路上》为阵地整理出版,今年办刊6期,成为校本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校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申报区市校各级课题10多个,开发出校本课程和校本练习20余种。在致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指引下,我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博学多才的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
四、结语
“教育受援”学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基层党建进程中的新形式,同时,也是受援学校必须面对的探索与尝试,这一形式的建设,从理论意义到现实需求,都有助于实现学校的内涵式、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