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补写语句题备考路径例析
2018-02-24
从2012年至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连续六年考查了补写语句题。这种题型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相对于客观选择题型的句序排列题,这种主观补写语句题更侧重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的考查,难度更大,也更容易失分。高考备考中,考生在解答补写语句题时,普遍把握不住语境,既不知填什么,也不知怎么填,费时费力,反复修改,得分仍然不够理想。本文结合近几年高考真题,谈谈这一类题型怎样才能逐点突破。
一、解读所给材料,力求内容贴切
解读所给材料是准确补写的关键。只有读懂材料内容、结构层次和内在逻辑顺序,才能确保补写的内容与所给材料话题统一,前后连贯,而做到话题统一是语句连贯的首要条件。
如何才能读懂所给材料呢?现以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第20题为例加以分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首先要通读试题所给材料,整体把握语段中心,了解材料大意,明确所给语段到底是在在说什么。一个语段,虽然是由多个句子构成,但是至始至终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在表述,句序的排列也必然围绕这一中心来展开。抓住了语段的中心,也就抓住了关键,补写的内容也就会慢慢浮出水面,变得明晰起来。通读上述材料后,考生会发现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是一段说明性的语段,介绍的内容是不当使用药品的危害。整段话是围绕不当使用药物的危害展开的。
其次要逐句分析,弄清每句意思,考虑语段围绕话题具体交代了哪些内容。这段话共由3句话组成。第1句介绍药品使用过程中的利与弊。第2句以口服药为例,说明血液中药物浓度高到一定数值后所发挥的疗效。第3句从反面说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并非越高越好,超过限度就会危害身体健康。第1句与后面的几句是总分关系。基于上述分析,考生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用药有利有弊,血液中药物浓度高到一定数值后就会发挥应有的疗效,但是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并非越高越好,超过限度就会危害身体健康。
经过解读和分析所给材料,考生明白了材料所说的内容,对材料有了整体印象,这就为确保所补写的句子在整个话题之内奠定了基础,避免补写的内容游离于话题之外或语意不连贯的错误。
考生要想正确补写出①处的内容,首先要关注①处前面的“但若使用不当”这一句,“但”表转折,由前面的“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药品使用过程中的利,转入谈药品使用过程中的弊,因此考生不难填出“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第②处首先要确定主语,由前面的语句“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可以概括出主语“血液中药物浓度”,再关注后面的语句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考生最终可以得出答案“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第③处前面的转折连词“然而”提示考生,该处由前面的血液中药物浓度高到一定数值后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转入反面阐述,再结合后面的句子“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考生很容易概括出答案“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从一定意义上说,正确解读试题所给材料是确保补写句子“内容贴切”的关键。
二、辨清句间关系,确保逻辑严密
辨清试题所给材料的句间关系,是确保所补写的句子符合逻辑的关键。
句间关系符合逻辑事理是言语连贯的重要条件。语段中的几个句子并非杂乱无章地排列,而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有机呈现,并形成一个语意明确的句群。语段中的每个句子逻辑序列大都相对固定。句序既是句子语义联系的内在反映,也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
该如何正确把握试题所给材料的句间顺序呢?考生可以试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辨清试题所给材料是按照什么逻辑顺序来写的。是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按照心理顺序或逻辑顺序?是单一的一种句间顺序,还是几种句间顺序的有机组合?这些都要放到具体语境中分辨清楚。二是辨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句与句之间常见的逻辑关系主要有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等,要在具体语境中搞清句与句之间具体的逻辑关系,切不可糊里糊涂,不明就里。
现以201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第20题为例,按照上述方法略作分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①,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②。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 ③ ,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这段话围绕变色龙变色展开,共有4句按照逻辑顺序排列的句子,可分为变色龙变色的目的、人们对变色龙变色的错误认识和变色龙变色的决定因素三个层次。第1句指出变色龙变色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第2句指出人们对变色龙变色的错误认识。第3、4句阐述变色龙变色的决定因素。第1句和第2句是因果关系,正是第1句变色龙会变色的现象导致了第2句人们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第3句承接第2句,指出上述认识的错误。第3句和第4句是解说关系,第4句解释说明第3句提出的观点,具体指出变色龙变色的外在条件。
辨清了句间关系,再补写出画线处所缺失的语句就容易操作多了。第①处画线句子后面 “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是承接①处画线的语句,再结合画线处前面给出的内容“以为变色龙”,就能得出答案“想变成什么颜色”。第②处既要辨清前面人们对变色龙“想变成什么颜色,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的错误认识,又要能概括出“其实”之后的内容,因此答案为“事实并非如此”。第③处是对第②处的解释说明,引出后面的“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这些外在条件,所以答案可提炼为“是需要外在条件的”。
经过上述的分析后,考生就能辨清试题所给材料是按照怎样的逻辑顺序来写的,辨清所给语段的句间关系,从而确保补写出的句子符合“逻辑严密”的要求。
三、明确句子功能,确保语意连贯
一个语段句与句之间是言语意义和言语形式的结合体。句与句之间既有内容上的联系,也有形式上的联系。补写语句时不仅要考虑内容贴切,还要关注句子的功能。考虑到句子功能的需要,同样是确保语意连贯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近几年考查到的高考试题来看,要求补写出的句子在功能上大致可分为总领句、总结句和过渡句三类。
1.补写总领句
在一个话题统一、内容连贯的语段之中,句与句之间存在总领与分述的关系。领起句与分述句在逻辑上是总分关系。分述句通常对总领句起到解释、证明、阐发或补充的作用。就前后的位置而言,总领句在前,分述句在后。就内容而言,总领句是话题的开始,分述句是话题的展开。
如果要补写的句子是总领句,只需概括分述句陈述的内容,考生就可以得出答案。在解答2015年广东高考卷第22题第①句、第②句时,就可以采用上面的方法。
2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产品说明书的出现是商品生产的一大进步。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商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许多商品的使用方法已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常识。 ① ,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如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可见说明书是不可或缺的。②,否则,文字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使消费者乃至生产者付出沉重的代价。除了文字错误以外,产品说明书还存在诸如专业术语艰涩难懂、产品说明与实际不符等各种问题。现在关注产品质量问题的人越来越多,③,许多人甚至不看说明书或者不按说明书来使用产品,这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说明书的重要性。
这段话论述的话题是如何正确使用产品说明书。考生如果能够仔细观察要求补写句子的位置,厘清上下句的句间关系,就不难得出要补写的内容。要补写的第①句、第②句话是一个总领句,统领下文提及的内容。由第①句后面的 “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如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和“可见说明书是不可或缺的”两句提示,考生很容易概括出诸如“如果没有产品说明书”等符合要求的句子。由第②句后面的句子“否则,文字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使消费者乃至生产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可知,前面的内容应该是阐述产品说明书文字的准确性,因此考生可以概括出“产品说明书的文字必须准确无误”等符合要求的答案。
2.补写总结句
就位置而言,总结句通常出现在几个彼此语意有关联的句子末尾,是对上文进行陈述、说明或阐释的总结内容的句子。总结句起到收束话题、总结前文的作用。
如果要补写的句子是总结句,考生只需将补写处之前的相关内容提炼概括,就可得到符合要求的答案。在解答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第16题第③句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②,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
这段话主要说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第③句前,所给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气候对人类带来的影响。要补写的第③句是前面陈述的原因的结果,属于结论性语句。第③句与前面几句话构成因果关系复句。综合试题所给材料提及的原因,考生自然会得出“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或“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等符合试题要求的答案。
3.补写过渡句
过渡句通常起到承接或总结上文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文内容的作用。在一个语意连贯、话题统一的语段中,陈述的话题如果发生改变,通常就需要使用过渡句,以确保上下文衔接自然、语意连贯。
如果要补写的句子是过渡句,考生只需将补写处前后内容的词语或句子概括连缀起来即可,或用必要的指代性词语衔接,或用具有提示性的关联词语开启。2013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第16题要补写的第③句就是过渡句,考生可按上述方法完成。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③,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这段话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根的作用的演变,重在描述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的作用——固定植株的位置。第③句承上启下,衔接上句“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和下句“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第③句后的“是因为”决定了要补写的第③句开头关联词是“之所以”。基于上述分析,考生自然能得出“之所以称其为假根”的答案。
补写语句题很好的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有效考查了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考生如果能揣摩高考命题人命制试题的思路与要求,掌握切实可行的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与习惯,高考中在解答补写语句题时就可以驾轻就熟,从容应对,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