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选教学切入点,让小学“阅读”变“悦读”
2018-02-24贾冬丽
贾冬丽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合肥师范附属小学,安徽 合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因素。然而,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小学生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概述如下:
首先,重形式,轻内容。小学生天性爱玩,喜欢气氛活跃的课堂。新课标也要求小学课堂要保持活跃的气氛,但如果片面追求气氛的活跃而忽视阅读课堂的实质内容,这一行为无异于买椟还珠,不仅影响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其次,思想落后,方法陈旧。不可否认,新课标已经提出多年,但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依然有一些教师坚持占主体地位,严格按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掌控学生阅读节奏。
最后,阅读总量少,思维能力弱。小学生阅读量普遍较低,很难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词汇量也比较匮乏,难以组织自己的语言。于是,有老师就越俎代庖,单纯接收老师的讲解内容,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形成依赖,甚至对乏味的课堂产生厌倦,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笔者以为,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阅读兴趣的提高,恰恰离不开我们对阅读教学点的巧妙切入。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过程。哪怕是小学生,也应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构建出只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系,然后在这个体系下不断地丰富、完善新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因此,在阅读教学时,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为基础,积极创新切入点的选取形式,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发现自己的知识欠缺,并及时弥补。老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切不可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仅凭一己好恶替学生做出选择、给出答案,更不能揠苗助长,让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和信心。
二、选取切入点,应充分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整体性
我们知道,不管哪个学科,知识有一个不变的属性,即知识具有高度的系统性、连贯性、逻辑性和整体性,这些我们统称为知识体系。我们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都需要严格遵循知识的系统性这一原则——语文阅读教学同样不例外。否则,很容易割裂知识的整体性,造成理解障碍。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受到碎片化阅读信息的冲击,部分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选择阅读教学切入点时,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将碎片化、片面化的阅读知识传递给学生,这就使学生难以对阅读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不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清楚,由此引发的理解障碍会令其对阅读课程失去兴趣。
三、选取阅读教学切入点,教师应充分重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这里所谓的丰富,不是指阅读量的丰富,而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是教师内心的丰富。在日常教学时,基本上以教材为基础的阅读课程足以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我所谓的丰富,包含了两点:从学生的实际性格出发,根据他们的性格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是教育方法的丰富;从学生的心理教导出发,通过文本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心理教导,这同样是一种丰富。要做好这两点,我们教师首先需要对文本价值进行深入了解,再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针对性地进行耐心教导,从而让学生了解课本的主旨。除此之外,我们教师还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指导,让课文主要内容与学生融合。阅读课,不仅要学生用心去读,我们教师也要用心去读,去反思,去结合,让自己身临其中,最大程度上对文本深入理解,形成情感共鸣,找到这个共鸣点,学生就会爱上阅读,把阅读课变为“悦读”课。
四、把握阅读细节,以学生的阅读心理为切入点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对阅读细节的把握和掌控。学生的性格不尽相同,阅读兴趣也有区别。感性的学生,比较偏爱一些感性的文字;理性的学生,大多适合阅读逻辑性较强的文章。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们要从这些表象上观察,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挖掘学生的阅读优点,然后根据其爱好、优点引导其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笔者认为,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游戏的过程。阅读过程的快乐,需要学生用他们的聪明才智自己去寻找。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限制,注定了他们很难独立探究到阅读的意义、发现阅读的价值和快乐,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结合教学实践,选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爱上阅读。既然阅读可以是一个游戏,那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做到享受游戏,而不是厌倦游戏,真正使“阅读”变成“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