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思考
——以《管理学概论》课程为例

2018-02-24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教学资源学习者

(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上海 200020)

《管理学概论》是开放大学专科第一学期的必修课,其教学对象为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开放大学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一切都不了解,对学习充满好奇心。《管理学概论》的教学目标重在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善于运用于实际,养成一定的学习力、应用力和发展力,进而开发他们提升自身职业生涯的潜质。围绕这一目标,上海开放大学总校和分校共同搭建了市—区网络教学平台,总校平台教学资源设置丰富、全面,分校平台侧重面授教师和学习者交流的教学交互和对学习者的作业管理。该课程的线上教学在纵向上考虑到不同层次学习者的情况,横向上提供了导学、讲解、研讨、作业、考察等环节,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教学资源、实现教学交互、进行作业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以一个班级为调研对象,在《管理学概论》的教学进行到三分之一的时候,通过问卷调查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全班共40人,实际出席29人,29人全部完成问卷。调查发现,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的功能并未充分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较低。

(一)教学资源点击率不高

开放大学的线上教学资源除了总校各类资源之外,还有分校自建资源。两大类资源各有侧重,总校的教学资源有丰富的FLASH动画、专题视频讲座,分校自建资源则以课件为主,配有相关的视频,与线下教学结合更为紧密。然而,这些教学资源的点击率却不高。其主要原因如下:

1.资源设置不灵活。调查显示,68.97%的人愿意下载到电脑或手机上随时随地观看视频,因为随着微信、QQ等APP的普及推广以及WIFI的全覆盖,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通过移动终端的微信、QQ等软件浏览资源,电脑的使用率也越来越低。此外,成人学习者工作繁忙,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资源更加现实可行。然而,总校资源除了PPT课件外,其它资源只能通过电脑在线学习,不能通过移动终端下载学习,资源设置的不灵活很难让成人学习者去主动点击和学习教学资源。

2.资源导向不明确。55.17%的人表示希望教学资源只要突出重点即可,不宜太多。学习者比较关心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希望“考什么就教什么”,对于考点的学习,持有“知其然,无须知其所以然”的观点,对非考点知识并不感兴趣。虽然不主张进行如此功利的学习,但目前的网上资源分布均匀,缺乏针对教学资源的使用指南,重点也不突出。成人学习者面对众多资源,纵然有心学习,也无力从中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更无法做到全面覆盖。

3.形式内容较单一。据调查,学习资源按受欢迎程度分别是PPT课件、微视频、WORD文档、FLASH动漫,就其内容而言,网上资源按照受欢迎程度依次为课程导学、动态的案例故事、自测题、教学内容PPT。但分析网上学习资源,绝大多数是以教学内容为主的PPT课件或WORD文档,其形式内容单一,难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线上教学交互性缺失

小组讨论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实时进行,也可以非实时交流。但学习者常常习惯性地独自完成任务,并没有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互动,即使有交互也仅仅是流于形式。究其原因如下:

1.教学设计不合理。根据学校要求,一般课程至少要设计1-2次线上教学,教师按照要求虽然认真完成了线上教学,但却没有系统地考虑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思考知识点与教学形式、教学策略之间的相适应问题。由于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思考和组织,使得线上教学成为完成学校要求而设置的一种形式,教学交互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的融合也至关重要。

2.组员搭配不合适。小组讨论过程中,成员是随机搭配的,教师对组员并不了解,组员是新生,彼此之间也不太熟悉,这样的小组讨论形式在开放教育中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学习,最后由小组组长或成员进行报告,但这并不是小组成员的共识,而是报告者的观点,缺乏交流和互动,导致名义上所谓的“小组讨论”只是为了分组而分组,实质上只是个别负责任的学习者的独立作业。

3.问题设计不接地气。55.17%的学习者表示如果有社会热点问题愿意参与交流发言。但小组讨论的问题倾向空洞的理论,缺乏情境性、社会性,远离学习者的工作与生活实践,难以激发学习者讨论的热情和激情。

(三)在线作业完成质量较差

网络信息传递非常便捷,很多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相应的答案,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地找到答案,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在线作业的答案近乎相同,作业完成质量表面上非常“好”,实质上则千篇一律。学习者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做的作业,更不知道答案的具体内容,只是简单地拖动了一下鼠标而已。如线上教学资源中的案例分析,有的学习者看到案例标题就通过百度搜索答案,而且很容易搜索到统一的标准答案,完成任务。分析其原因如下:

题库更新不及时,很多课程的作业类型和题目几年未更新,网上大数据已经记录了这些作业的标准答案。学习者急于完成任务,回答问题时不认真审题,把精力都放在答案的搜索和抄袭上。事实上,搜索引擎的广泛使用降低了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学习者只掌握了搜索信息的能力,并没有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

问题的解决不是孤立的,而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为此,在《管理学概论》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紧密结合,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实质性融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前的准备活动

1.安排线上线下教学活动

据调查,93.1%的人喜欢面授辅导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并且要以面授辅导为主、线上学习为辅。无论是线下教学还是线上教学,都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而是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培养学习者诸如信息处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能力、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交流与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此目标指导下,对知识进行划分,不同的知识与信息技术有不同的整合方法。《管理学概论》包括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系统的基础知识以面授为主,也要大量借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质资源,深化学习者的理解和掌握;应用知识以网络教学为主,以BBS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师生或生生的教学交互,及时检测学习者运用知识的效果。

2.建设线上平台学习资源

据调查,教学资源的受欢迎程度依次为:导学79.31%,案例故事视频62.07%,在线自测55.17%,辅导课内容PPT48.28%。因此,应从这几方面建立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导学主要介绍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试形式等;案例故事视频是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质资源,挑选其中与考试相关、重要的、新颖的案例,通过录屏、录播等编辑方式将其转化成可供灵活下载的视频;在线测试则是将重点、难点、考点转换成问题加以强调;辅导课内容主要是上课的课件,供没来的同学或没有听懂的同学反复观看。

(二)教学中的组织活动

1.指导使用学习资源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还要把对信息技术及资源的学习和应用考虑其中。对于开放大学学习者而言,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和网上资源。对各类学习资源的使用,仍应充分发挥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作用。教科书的指导和使用一般主要通过面授课完成,班级自建资源中的导学资源给予辅助。网上资源的使用虽以网上学习为主,但仍离不开面授课的指导,告知学习者各类资源的分布设计,梳理出相关的重点资源。如讲解一个知识点,可以借助网上资源,在指导学习者使用资源的同时,帮助学习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恰当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对教师有挑战性,开放大学的对象是成人,在教学过程中会有突发情况的发生,教师要想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就必须及时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的进程及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学策略有多种,没有一种适应任何情况的教学策略,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如在本课程的教学策略选择上,首先采用了导入策略,在每一章都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习者的参与。其次采用组织策略,因为仅仅呈现情境很难达到让学员互动的目的,要采用随机点名、分组的方式鼓励学习者积极发言。第三是强调策略,尤其对比较枯燥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讲解,要一再强调在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考法,通过现场出题,让学习者做答。第四是提问策略,尤其是在案例呈现过程中,每到一个故事发展的高潮点,就鼓励学习者设想故事的发展,设想自己是主人公如何处理案例中碰到的问题,通过步步提问,由易到难,逐步吸引学习者的参与。第五是及时反馈的策略,每次学习者回答完问题,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3.组织开展小组讨论

建构主义强调有组织的协作会话,对于线上教学,组织性尤为重要,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互动性双向整合向更高层面发展的关键。首先小组分组有讲究。要事先与班主任和班长沟通,对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有所了解,然后强弱搭配,挑选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其次小组讨论要有组织性。该课程的学习者是新生,彼此之间不太熟悉,对开大网上平台系统也不熟悉,不容易产生互动交流,因此可在机房组织一次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的彼此熟悉,方便教师的统一指导。再次小组讨论主题要有独创性。小组讨论在机房进行,以往很多学习者会将讨论的主题直接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寻找答案,进行复制、粘贴,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再度发生,在确定讨论主题之前要事先查看网上关于这一主题的资料,确保该问题尚没有“标准”答案。最后小组讨论形式有待改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微信、直播课堂、BBS等多种形式开展小组讨论,既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又能方便学习者的学习。

(三)教学后的评价活动

1.巧妙设计在线测试

在线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测试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有利工具,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又一举措。它可以让师生得到及时反馈,让学习者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教师看到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以及时调整教学。《管理学概论》为闭卷考试,利用分校开发的在线测试平台,将历年考试和复习资料中的客观题纳入测试题题库,设置不同类型的测试题,每次测试题量少,可多次练习,及时反馈,充分调动了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

2.注意收集评价数据

教学活动要尽量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统计出勤率、访谈、座谈、活动小结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总校数据的统计结果、出勤率趋势、学习心得、满意度测评、考试合格率等数据来反映。评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一方面离不开学校的学习支持服务;另一方面,88.66%的学习者常用QQ和微信交流,这些网聊工具已成为收集相关评价数据的重要渠道,而且更能真实的反应学习者的情况,是教学交互和教学评价的有效补充。

(四)教学改进的效果显著

在课程结束之际,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发放26份问卷,回收26份。调查显示:就教学整体而言,93%以上的学习者对线下教学、网上资源、线上教学均表示满意。经过教学改进后,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有所提高。

1.教学资源点击率有所提高

调查显示,77%的学习者知道到哪里去找这门课程的教学资源,85%的学习者会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自学。有的学习者反应,他们平时工作很忙,会主动下载网上的导学视频、辅导课件和相关视频到手机上,利用平时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线上教学交互性有所增强

69%的学习者认为课程内容与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78%的学习者喜欢通过多媒体技术布置真实的、有情境的、通俗易懂的问题或任务,而且表示能激发好奇心,能够对老师设计的问题或任务进行认真、热烈的讨论和学习,也喜欢在网上和学习者、老师一起讨论问题。根据开大总校平台BBS的活动统计,该班一共40人,有19人参加了BBS,其中部分学习者反映由于当天网络问题而未能参加。BBS共有280多个回帖,小组讨论一共68个回帖,发帖数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个位数回帖。在网上活动小结中,学习者反映“这样上课让自己学会去寻找答案,了解的更彻底,网上学习也方便很多”、“比单纯的PPT课件要好”等等。很多同学还通过微信方式分享了一些有趣的相关新闻和案例故事。

3.在线作业完成质量较好

就客观题而言,鉴于题库题量之大,避免了简单的“复制”、“粘贴”。就主观题而言,除了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外,还可以通过QQ、微信等最新的社交工具进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调查,85%的学习者经常用QQ、微信等方式交流学习,78%的学习者能得到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三、改进教学设计的建议

信息技术的出现,对于开放教育教学而言,既不是抛弃传统的“革命”,也不是简单的“改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探索的过程。它虽然没有统一的、规范的、详细的要求,但在教学理念、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方面又有规律可循。

(一)教学理念发展明确化

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仍存在很多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例如:有的人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仅仅看作是一种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上级的要求和命令,是一种时尚,这基本是一种“人云亦云”的做法,对其目的却不太清楚;有的人则认为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整合,在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信息技术能力,但对其融合发展的实质知之甚少;有的人则将信息技术看作是教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性的工具和手段,对融合发展的路径掌握比较片面。反思上述教学改进过程,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要树立明确的教学发展理念。

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意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把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截然割裂开,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在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中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以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获取信息、共享资源、进行教学交互等等。唯有如此,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才能成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措施,这也是二者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所在。

其次要明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的内涵实质,要通过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变革为以教师主导、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为师生交流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师生之间通过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建立了良好的联系互动平台,进而发展成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师生之间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也更能得以体现。

最后要明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的途径方法,虽然没有一套适合所有学科的融合方法,但有一些共同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例如:要有先进的教育指导理论,对于开放大学教学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网络学习共同体理论、混合学习理论等;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想方设法调动成人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努力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并且要指导使用这些资源;要注重教学设计,了解、贴近成人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二)教师角色扮演多样化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并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相反,信息技术要想与教学深度融合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更加多样化。教师是教学设计者,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面授课与线上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和安排网上、网下的课时、知识、活动等等。教师也是活动组织者。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能让学习自发的发生,无论面授课还是线上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策划和组织,如要引导学习者使用教学资源、恰当选择教育策略等等。教师也是资源发布者。借助信息技术条件,不断地开发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并通过网上平台、微信等多种载体进行发布。教师是情感沟通者。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强化了人机互动,更渴望教师的鼓励、欣赏、反馈等等,教师的情感沟通成为人机交互学习的动力。教师是舞台表演者。为了制作精良的视频,创设灵活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在创设的情境舞台中进行表演,为学习者还原最真实的场景,激发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除此之外,教师可能还扮演着更多的角色,需要教师敢于改变观念,勇于尝试创新。这些多重社会角色的背后,考验的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即教师本身是否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否具备信息化条件下对教学环境的驾驭能力,这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内容创设多元化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进一步延伸和扩展大学教学效果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是教学内容创设的趣味化。信息技术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能将教材平面文字知识与信息技术提供的立体影像有机融合,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可创新性等特点,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初解析、再解析、模拟操作及创新探索,形成直观、先进、趣味的知识体系。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通过直观、形象地感官系统理解枯燥的知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

其次是教学内容创设的生活化。利用信息技术,将其知识点具体化为某种场景,可以是虚拟场景,也可以是真实场景,甚至能够直接指向学习者的现实生活,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关联,增加教学内容的活学活用机会。成人教育学者高志敏教授提出了成人教育研究的纲领“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这一纲领对成人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意义。据调查,82.76%学习者希望提升现有的管理能力,72.41%的学习者希望能为以后工作转型做准备,37.93%的学习者想多交些朋友,34.48%的学习者为拿文凭。可见,成人学习者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这是成人学习者最真切的发展需求和向往。成人学习者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如果书本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出现鸿沟,课堂将变成“孤岛”。因此教育要回归生活,还原成人学习者本真的社会生活。唯有如此,才能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即使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学内容仍然是教与学的主体。

再次是教学内容创设的整合化。传统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更新很慢,加之教师学习渠道的限制,教学内容的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更难以有效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大数据中整合和更新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同时以信息化的传播途径实现互动共享。

长久以来,信息技术在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中都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但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改变。对于开放教育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以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紧密结合为前提,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体现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进也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探索的过程,但在教学理念、教师角色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又蕴含着一定的规律。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供参考,但其最终的目的是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1] 王慧,孙丽文.浅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融合的可行性[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

[2] 刘爽,马如民.探讨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

[3] 詹霞.信息技术与开放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J].成人教育,2014,(4).

[4] 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2).

[5] 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基本原理[J].教育研究,2002,(10).

[6] 何克抗.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论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7).

[7] 王正青,唐晓玲.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动力逻辑与推进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1).

[8] 杨枝茂.信息技术在当代大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

[9] 高志敏.成人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6,(9).

[10]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1]刘楠.电大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7).

[12]郑宗太.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开放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J].成人教育,2012,(11).

[13]崔泽园,赵瑞.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6).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教学资源学习者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