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健康视角下的青少年体育活动

2018-02-24蒋明朗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骨骼发育青少年

蒋明朗

(咸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骨骼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骨健康也是关系到人体整体健康的核心要素。骨质疏松是老年病中最为常见和最具风险的疾病之一。[1]多项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的比例居高不下,甚至于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2]针对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措施效果十分微弱,更多应该从骨发育期开始着手,以提升人体的骨矿峰值和减少成年期的骨钙流失速度更为合理。[3]因此,从青少年时期重视骨的发展和健康状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5]体育活动是强化青少年骨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是国内体育教学中针对骨健康较少涉及。基于提升青少年骨健康水平的考量,探讨我国青少年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骨健康的形成规律提出相关的课程改革或骨健康活动的干预思路。

1 骨健康及相关因素分析

1.1 骨健康的概念

许多学者对骨骼发育的合理性和规律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文献中也出现了骨健康这样的词汇,但是我国目前尚无骨健康的具体定义。[6]骨作为一个活性器官,其发育发展过程伴随着整个人生,不仅受到遗传信息、母体健康水平、营养状况、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还需要承担自身体重和各种外力的冲击,这些都会对骨的发育形成影响。因此,必须对骨健康状态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判断。

人体的206块骨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以骨骼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达到了支持人体和保护体内重要器官的功能。此外,其附属的软骨、韧带等器官也对骨的性状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评价骨健康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互相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骨健康不仅是指单体骨及其附属器官没有疾病,而且在承受较大负荷的运动刺激时还能保持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完整性,从而在一生之中都能保持较好的状态,以满足正常生活、工作和锻炼对骨骼的基本要求。

1.2 影响骨健康的体育学因素

骨从软骨到成骨的过程要持续几十年,会受到遗传、营养、生活方式、疾病和体育锻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7]大量研究证明,体育运动是影响骨骼发育的关键因素,也是促进骨健康的核心要素。[8]Wolff定律表明,骨组织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具有功能适应性特点,当作用在骨上的力减少或增加时,为适应其功力载荷作用与力学相适应,骨结构会出现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负重的需要。[9]在众多体育活动之中,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负荷对人体的刺激程度不同,这就意味着对不同骨会产生不同的力学刺激,也就造成不同的适应状况,因此,必须寻求更为合理的运动组合方式作为青少年时期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帮助其骨骼能够正常发育。

1.2.1 负重

负重活动可以增加骨密质的厚度和骨小梁的排列有序性,提高骨的刚性和抗折能力,有益于骨骼健康。[10]有证据表明,负重体力活动产生相对高强度的承载力,如体操和高强度的抗阻力训练,能增加儿童和青少年的骨发生形成机制。[11]此外,运动性儿童骨量的收益维持到成年,这表明在童年体育锻炼习惯可能对骨健康持久有益。[12]

1.2.2 户外运动

维生素D是骨骼发育的必要条件。由于日常食物中含有维生素D不是很多,还存在摄入过量后会产生副作用的问题。人体中维生素D大部分来自于阳光照射下体内组织的自我合成。因此,除了特殊人群和特殊区域,医学上更强调通过晒太阳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因此,鼓励在阳光充裕的条件下开展户外运动是强化骨健康的重要手段。[13]

1.2.3 运动环境

由于青少年体重与骨发育的不同步,在硬地运动过程中,地面的反作用力对身体产生较大的伤害,会导致足骨和骨盆的形变,因此,青少年时期尽力选择在松软的地面上进行活动。国外青少年大部分体育活动是在草坪、沙地和垫子进行,其核心考虑就是基于青少年骨骼特征。

运动刺激时间、间歇时间、力量时间变化率等都会对骨健康产生明确的影响。因此,将以上要素尽可能地整合到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之中,才能保障骨健康的正常发展。

2 学校体育中骨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骨发育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且是在无法察觉的状况下进行。我国现有的体育专业课程涉及骨健康内容科目包括了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生物化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等,但由于课时限制,大部分体育专业学生对于骨健康的内容知之甚少,在实践中如何针对性组织活动更是无从下手。大部分体育专业也不太重视骨健康的教学,很少将理论教学与社会性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紧密衔接起来,这样就导致大部分体育专业学生工作以后,不了解学生骨骼发育的评价方法和教学对策,甚至于没有专门针对骨健康进行备课的想法。笔者曾对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大部分教师缺乏对骨健康的了解,在安排活动方式过程中也很少考虑运动对骨骼的影响。

2.2 相关运动项目设置缺乏针对性

我国中小学体育普遍以具体的运动项目为课程设置和课外活动主线。很多竞技性体育项目,如足球、武术、田径、篮球等都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主体,这些运动对于骨骼的刺激往往不够全面。比如足球、奔跑等项目更多集中于下肢的训练,对于下肢骨的刺激较强,但是对于上肢骨的刺激不够。体操中的单杠、双杠等则是明显刺激上肢的训练项目,而脊柱等核心部位训练则更多依赖于举重这些项目的训练。因此,在其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多项目的合理组合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育,但是实践中往往不太现实。

近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基于安全性考虑,淘汰了很多强度较大的体育项目,比如体操、投掷等,加入了很多游戏性或者非竞技性的体育项目。这种思路固然提升了学生对于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和安全性,但是降低了体育活动的强度和有效性。多次全国体质测试的结果显示大强度训练不足成为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内学校所选择的大部分体育项目,对于青少年骨骼发育的干预机制并不是十分理想。

2.3 体育活动的强度设置不合理

负重训练是骨骼发育的核心要素。但是由于人体骨骼的数量和分布特征,这种负重训练不仅仅是举重训练这样单一训练模式,牵拉、跳跃、挥动重物等都可以成为负重训练的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在对学校体育课的调查中发现几乎没有将杠铃、哑铃训练引入课堂教学。由于缺乏足够的运动强度,很多青少年出现“豆芽菜”和窄肩等身材,这本身就是骨骼发育异常的表现。

事实上,我国体育教学中几乎没有足够的负重训练,很少将杠铃、哑铃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个别学校将杠铃、哑铃等器材更多地作为体育生业余训练使用,对于普通学生几乎不用。也有将自重作为学生的训练负荷,比如引体向上、蛙跳、俯卧撑等,但是忽略了不同学生体重的不同,其掌控的难度远大于杠铃等器材。因此,必须合理审视中小学教学的内容和器材使用,尽可能促进学生骨健康的发展水平。

2.4 体育活动环境存在弊端

剧烈运动,不仅会导致骨与骨之间的过度碰撞或者挤压,还会产生场地器材与身体之间的剧烈冲撞,为防止这种冲撞带来的意外损伤,对于运动装备和场地器材都有着严格要求。现代体育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场地和器材的标准化,这种标准背后就是对健康的维护。足球的草坪、拳击的拳套都是为了有效防止骨的损伤。在我国学校体育中,垫上运动的缺失是现有学校体育中一个非常大的遗憾。垫上运动包括了体操、摔跤、柔道、拳击等多种项目,人工制作的垫子要比草地更能防护倒地和剧烈冲撞的损伤,而垫上运动动作的多样化,不仅保护了人体最下端的踝关节和足骨,还在频繁倒地过程中对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给予有效的防护和刺激,达到训练全身各个部位的效果。

户外运动中的阳光照射同样是骨发育中的核心要素。[14]尽管目前还没有关于日光照射时间的硬性标准和具体的量效关系。但是很多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户外活动和日光照射的时间远远小于欧美国家的青少年。由于教育模式的不同,我国青少年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室内进行文化课学习,户外活动时间本来就少,而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也不一定选择在阳光照射最强烈的午后。欧美最为流行的体育项目,如足球、棒球、橄榄球、网球等都是户外运动,青少年也普遍在下午就开始进行体育活动,活动中也普遍穿着运动短装,青少年能够接受到足够的日光照射。国内则流行长袖运动服作为校服或运动装,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本来就较短,户外活动中接受日光照射的时间和效率远远低于国外同龄儿童。在过去很长时间,中国人以户外劳动为主,阳光照射的效应往往被忽略甚至被视作伤害。但是近年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当代青少年接受日光照射的时间和效率普遍低于欧美青少年,由此产生的问题确实值得有关方面重视。实际上,医学实践已经证明,缺乏足够日光照射的矿工会因为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或者牙齿脱落,必须额外进行紫外线照射或者补充维生素D。但是,目前为止中国青少年缺少足够阳光照射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5 缺乏针对女生的特殊安排

由于内分泌机制的不同,女性骨骼普遍比男性细小,同时女性还需要经历哺乳和绝经等生理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对女性的骨骼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中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比男性更大。[15]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女孩的骨健康应该给予特殊的关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女孩不喜欢阳光照射、力量训练等,甚至达到了变本加厉的地步,遮阳伞在中国的盛行就可以略见一斑,甚至于已经扩散到男孩。国内很多学校,没有针对女性学生的专门教学,更是缺乏强制性的教学措施,许多女孩在初中以后进入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却很少涉及户外运动和力量训练,更是经常用遮阳伞挡住日光的照射,这对其骨骼发育极为不利。中国青年女性越来越纤细化的身材,看起来仅仅是苗条或者对身材的追求,背后更是对骨骼发育和骨健康的漠视。

3 骨健康视角下的青少年体育活动

骨骼发育是人体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如果错过了最佳的发育期,往往很难做到“先天不足后天补”。同时由于骨健康问题的隐蔽性、长期性和普遍性,因此,必须进行合理化的论证和及时的调整,以保障尽快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采用合理的措施,强化青少年的骨健康。根据体育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特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明确骨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青少年时期很难准确感觉到骨发育不良的危害,目前也缺乏比较合适的骨发育判断标准,但是一旦爆发就是全民族的大事,防患于未然。国外体育教学已经普遍开展户外运动和大强度训练,力量练习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在教学指导纲要、课程标准等方面设计中,尽可能加大对骨骼发育规律的考量,加大对骨健康的干预力度。

同时,在体育专业教学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凸显对学生身体结构和身体机能教学的比重,强化教师的理论功底,使其进一步熟悉体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切实领会健康第一和阳光体育的内涵,将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课程设置的首要因素,保障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2 动作组合应更具针对性

我国目前缺乏针对骨健康的体育教学方法,更没有根据骨健康特点进行设计的体育项目,所以应该尽可能地丰富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避免单一项目教学,因为每一个项目都必然存在固有的动作组合特点,但是这种特点更多是处于技战术的需要,而不是人类健康的需求。因此,合理地将不同项目穿插起来,让学生得到全面合理的锻炼,有利于骨骼的整体发育。

从长远来看,随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对人体结构特点的深入了解,教师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发育规律,自己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全面有效地促进青少年骨骼发育。同时,应该强化人体薄弱部位的骨健康,比如强化如股骨头等易损伤部位的训练。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引入大强度训练和力量训练的内容。

3.3 体育活动开展的时间性

多个研究表明,[8,11]提高骨健康有两个基本的途径:(1)最大限度地提升在生命的前三十年内的骨矿密度(BMD);(2)减少40岁以后由于内分泌变化、年龄增加、体力活动下降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BMD下降。因此,必须针对骨健康发育的时间性特征,进行合理安排体育活动。青少年时期是奠定骨峰值的关键时期,学校体育课中必须重视户外运动、力量训练等体育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免费午餐等方式强化学生的营养补充,全面提升青少年的骨健康水平。

在安排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保障足够的运动时间,并安排在最佳的锻炼时间进行,尤其是必须保证足够的阳光照射。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应尽可能地安排在阳光照射充分时段的户外进行,比如下午2~4点之间,若遇阴雨天,最好补上一定数量的户外运动时间。

3.4 优化运动场地和相关设施

力量训练和冲撞训练,必须要求高质量的运动场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资金投入的加大,很多学校已经配备了足够的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为更多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但是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体育学发展的原理来看,我国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草地球场和室内的垫上运动。欧美国家的主流学校体育项目,如欧洲的足球、美国的橄榄球和棒球都是在草地上进行,而篮球则是木地板上进行,俄罗斯的体操等也都是海绵垫上进行,这也是基于青少年发育的基本要求。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现状来看,垫上运动和松软的草地运动应该是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主流,因此,学校应该配备足够的教学设施。杠铃、哑铃等力量训练器材在中小学也应该得到充足的配备。

3.5 实行男女分班授课

男女之间不仅表现为性别差异,在身体结构、发育特征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内大部分体育教学实施班级授课制,往往男女生接受同一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在青春期以后,男女生不仅仅在身心方面都出现巨大的差异,女生在体育活动方面出现很大的惰性。事实上,很多欧美国家学校体育都实行俱乐部教学,学生多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体育活动,女生也多选择排球、啦啦操、舞蹈等适合自身的体育项目。由于女性在骨骼发育方面的特殊需求,户外运动和草地运动更为适合,因此,建议开设更多的户外运动和草地游戏性活动或者尽快实现男女分班上课,对其进行更为积极的骨健康干预措施,提升骨健康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骨骼发育是人体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骨健康也是人体健康的核心环节之一。但是我国目前还缺乏针对青少年骨骼健康的标准,体育教学中针对青少年骨骼发育的针对性教学不多。

(2)大部分基层教师缺乏对于骨健康的了解,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骨健康的内容,体育专业教学中更多是基础理论教学,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针对性针对性教学,尤其是社会性的健康事件。

(3)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日照时间较短,力量训练和针对性活动较少,都可能对骨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4)中小学体育设施中,草地球场较少和海绵垫使用不足,坚硬地面太多都对青少年的骨骼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5)中小学体育教学男女生合班上课,客观降低了体育课的针对性,尤其是对女生的骨健康有较大的影响。

4.2 建议

(1)今后应该强化骨健康的相关研究,了解影响我国人口骨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改善骨健康的相关建议。

(2)应该改善现有体育专业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强化青少年体质中薄弱环节的教育力度,提升体育教师对于人体科学的认识层次,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应加大户外运动的比例、学生日照时间和效果、软地运动和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以强化青少年的骨骼发育质量。

(4)完善我国青少年的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增加松软材质的草地运动场或保护垫,保障青少年骨骼发育的环境建设。

(5)及时对男女生进行分班教学或者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以后,针对女生进行强化骨健康的训练和教学。

猜你喜欢

骨骼发育青少年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青少年发明家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益宝打造骨骼健康产业
中医对青春发育异常的认识及展望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