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激”妙“创”笔生花
——激发边境高寒地区初中生写作兴趣的几点探索

2018-02-24李安国

西藏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学生

◆李安国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边境高寒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每次作文课,尽管教师讲的口干舌燥,但学生仍兴味索然,不知从何处入手,最后只能草草应付了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在唤起趣味。”所以,要让学生热爱写作,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精神需要,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挖掘、表达生活感受的欲望。[1]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三激三创”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具体如下:

一、巧用“三激”,激出文思泉涌

(一)激起共鸣,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人间真情

有人说:爱就像空气和阳光,我们虽沐浴其中,却常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现在的学生,无疑更是这样。他们在家人的呵护中成长,在充溢着浓浓的爱的氛围中生活,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各方的关爱,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无法体察别人的真情。因而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编造情节,没有真情实感。所以,我常常有意识列举生活中一些感人的例子,引导学生去感受身边的爱,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他们学会用心发现周围那如空气和阳光一般的爱,从而写出情真意切的作文来。

有一次作文课,我要求学生写“母爱”这一话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司空见惯的题目,应该有说不完的话。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构思,大家虽然发言积极,说得声情并茂,但内容无非是盖被子、煎药、送伞之类,不仅毫无新意,还显得非常虚假、做作。出现这种情况,我并不感到奇怪,这正是学生不能真切感受爱的结果。所以,在学生发言后,我就对文章的构思进行了具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明白:母爱,其实无处不在。母亲常常对你唠叨是爱,怕影响你学习默不作声也是爱;做了错事,母亲一声不响是爱,抓住暴打一顿也是爱;陪着你去学校是爱,让自己独自离家又何尝不是爱呢?爱,其实就在母亲的一颦一笑之中,一呼一吸之间。学生听了这样一番启发,顿时来了精神,纷纷回忆母爱的镜头。然后,我又告诉大家,要写出真情,必须自己有情,怎么想就怎么写,不必要有过多的修饰。经过我的一番启发和引导,学生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写起来也得心应手了。

(二)激活思维,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里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2]法国雕塑大师罗丹也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3]学生写作也是一样,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处处是风景。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有意识引导他们去观察描绘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下雪了,我让学生观察雪花;起风了,我让学生观察云的变化;教室里飞进一只麻雀,我停下讲课,让学生集中精力观察麻雀……所有这些,我都让他们边观察边记录。我常常告诉同学们:我们虽然生长在边境高寒地区,热闹繁华不如大城市,但这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资源。无论是村边清清的河水,山上随风摇曳的小花;还是天空自由翱翔的秃鹰,地上奔跑的羊群,这些都是我们写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大家只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独特的美,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听了我的话,学生也都把目光投向了身边,写起了周围最为熟悉的世界。经过我的努力,学生观察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班学生格桑曲珍在《游生态园》一文中写道:

在动物园的尽头,我看到了一只滑稽小猴子,脖子上挂一串铃铛,手里拎着一个摔得变了形的破碗,夹在行人中间,和游人讨吃的,看它那晃晃悠悠、大摇大摆的样子,大家都哈哈大笑。

在这段文章中,小作者能够寥寥几笔将小猴子可笑模样勾画出来,与他平时细致观察的习惯是分不开的。“事事留心皆学问”,一朵小花,一只旱獭或一群牦牛都是写作的好材料,只要让学生平时多留心,注意观察,一定能会有独到的发现。

(三)激发灵感,引导学生将瞬间情感变化诉诸笔端

有人说:花季的少年都有一颗玻璃心,澄澈、透亮。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他们天真烂漫,情绪容易波动,可以为朋友一句赞赏而兴奋不已,也可以为父母的一句呵斥而伤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善于抓住学生瞬间的情感波动,激发他们写作的灵感,引导他们诉诸笔端,就能够写出鲜活而灵动的作品。

有一次,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发现曲扎同学没有认真听课,怔怔地看着课本出神。下课后我就找她谈心,问她为什么。她告诉我说:“爸爸送我来上学的路上,摩托车坏了。爸爸是个胖子,下来修车子时,憋了一脸的汗,这情景和《背影》中的情节很相似,所以我自己也挺感动,就不由自主地走神了。”我一听,觉得这是引导她写作的好时机,就说:“你能否将当时的心理活动详细的写出来呢?你如果按照实际情况写下来,应该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曲扎觉得很意外,但还是答应了我。下午,她将写好的文章交给了我。我一看,写得不仅非常具体,还充满了真情,于是就将文章稍作修改,将它发表在《作文周刊》上。这件事对曲扎同学触动很大,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从此,大家的写作激情就更高了。

二、妙施“三创”,创出精彩文章

(一)创意阅读,打通写作的源头活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课后广泛阅读有益的书籍,才能充分而准确地表情达意。[4]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想了很多办法。一是课前五分钟课外读物分享。在每节语文课开始前五分钟,让学生把最近阅读的课外读物加以简单介绍,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二是开展“阅读卡赢积分”活动,老师制作阅读卡,让学生从图书室借书,并填写阅读卡,然后通过阅读卡填写的数量和质量赢取积分。每周评选阅读新星,每月评选阅读之星,每学期评选阅读明星,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开展《意林》流动书屋漂流活动,由《意林》杂志社免费提供图书,开设《意林》课外阅读时光,每周固定两个课外时间让学生阅读,师生、生生共读一本书,共同赏析一篇文章,然后大家交流阅读心得。由于这几种活动形式较为新颖,还带有评比性质,学生参与的热情都很高,他们的阅读量自然大大增加了。

(二)创意练笔,体验写作的表达之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7-9年级学生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5]因此,作为课堂作文的重要补充,让学生多进行课外练笔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大多数老师都要求学生写日记。不可否认,写日记是一种极好的练笔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但是,我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同学对写日记抱有应付的态度。有时随便写上几句,有时把前面的内容变一下日期,有时为了应付检查,甚至把十来天的日记一次性完成。这样就失去了练笔的初衷。所以,我就变着法让学生进行课外练笔。一是拟写,就是完全模拟原文写作。对于一些优秀片段,我推荐让学生拟写,拟写时尽量不看原文,并将自己的写作片段与原文加以对比,让学生去品味,从而发现原文的美,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会表达。二是情景写作,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写作。比如,有时候我会让学生观察某一位同学,描写他的外貌和言谈举止,然后请学生进行点评;有时候举行辩论赛,我会让学生同步记录选手的表现……三是创意写作,即教师布置练笔题目,并对练笔思路进行宏观的指导,而对于具体内容则让学生自由发挥。例如:本学期使用了部编语文课本,在第一单元,我就要求学生描写错那县的一处自然景色,可以是雨,可以是雪,可以是大山,也可以是学校的操场……这样范围宽泛,无疑给了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结果学生的作文精彩纷呈,让人眼前一亮。

(三)创意交流,分享写作的点滴收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要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6];同时,又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7]为了实现让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每逢周末,我就组织一些写作水平好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写作经验,美其名曰“班级小作家”笔会,每人选择一篇自己满意的作品,在一起相互修改,沟通见解,分享写作经验。为了郑重起见,我们还请学生专门作了笔会研讨记录,并张贴在教室里,分享给全班同学。这样的活动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把能参加笔会看成一种荣誉。所以,当我要求同学们每天进行课外练笔时,大家都非常投入,他们的写作热情自然而然也就被激发起来了。

运用“三激三创”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是我根据边境高寒地区作文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的一些尝试,虽然离成功还很远,但我觉得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一定会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学生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赶不走的学生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学生写话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