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研究

2018-02-24兰鲲兰宇林晖

新课程(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分层基础目标

兰鲲兰宇林晖

(古田县第一中学,福建 宁德)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学科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教育主题,体育课程真正成为“必修课”。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实施体育学科教学的基础,体育学科教学所要做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在体育学科学习中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还得关注学生的健康体能、心理健康、体育意识,要紧跟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步伐,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运动习惯,乃至体育道德。同时,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过程中的发展,为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因生制宜,合理分层分组

分层分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富有个性的个体,他们的身体条件、运动水平、兴趣爱好等都有所不同,尤其是男女生间的差异性更大。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因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力度不够,课堂中也不会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于是,对全体学生而言,教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相同、采用的方法一样,这种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体育逐渐向选项模块方向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结合学生层次实施引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激活体育课。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在分层时,需要考虑学生的性别、身体条件、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水平等因素。教师先提出层次要求,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而选择所在层次,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作微调。分层后,要按照互补原则引导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这样课堂中才能更好地展开探究活动。就分层而言,可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优秀层。以篮球为例,对篮球了解不多,运球、传球等技能水平较低的学生可划分到基础层;而对篮球知识有一定了解,能掌握一定的运球、传球技能,运动中能主动配合同伴的学生则可划分到提高层,该部分学生一般会占班级学生的大部分;优秀层则是篮球基础较好,平时喜欢篮球,参与篮球运动较多,技术能力较好的学生,该部分学生一般占班级学生数不多,但他们在班级中较为优秀,可作为尖子生对待。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应有所不同,训练中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因层制宜,制定层次目标

分层并不是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按照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在分层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切忌由教师武断地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因为分层不等于分等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在性别、兴趣爱好、身体条件、运动技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故而不能以相同的要求去对待他们。相反,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而制定相应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目标是导向,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牵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层次,要结合相应的模块而制定出层次目标。以男子定时跑为例,对于基础层学生,在认知上,要求其初步了解“极点”的成因,寻找克服办法;在能力上,要求其能初步体会正确的呼吸、节奏,学会匀速跑;在体育品质上,要让学生能树立自信,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对于提高层学生,在认知上,要求其初步理解合理分配体力和成绩的关系;能力上,要求其掌握中速、匀速跑的方法,能较好地呼吸节奏;要培养学生顽强刻苦的品质。对优秀层学生,认识上,要求其能结合自己的特点,较好地理解体力分配的意义;能力上,有较好的速度感,能较好地分配体力,跑姿轻松;运动品质上,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能明确运动的目标。

如此,学生层次不同,需要达成的目标不同,难易度不同,学生在运动中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应该说,层次目标是循序渐进的,但基础层学生的基础目标达成后,可逐渐向提高层目标过渡。同样,提高层的目标达成后可向优秀层目标过渡。当然,在制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认知、过程、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教学中,要注重以目标来引导学生展开运动,让学生逐渐向更高目标靠近。

三、以学定教,实施分层教学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选项模块教学后,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还得结合学生的层次和小组特点,分层引导,分组探究。以女生篮球投球教学为例,对于基础层学生,以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动作稳定性训练为主,提高投篮的命中率后进行下一步训练。对于提高层学生,主要是行进间运球后投篮训练,辅以进攻和防守训练。对于优秀层学生,在加强运球和投球训练的基础上,加大训练量,进行技术和战术运用练习。如此,层次不同,教学中的内容不同,方法不同,更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从教师层面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总体讲解和分层指导的方法进行,即先结合教学内容对总体目标、总体要求、训练方法等进行讲解或示范后,先布置优秀层学生展开训练,以提高层学生为主进行动作指导,对基础层学生,则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适当运用游戏、活动而提高其积极性。换言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别指导,做到全面兼顾个体。

分层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要让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而选择相应的学习、运动方法,主动运动。在教学中,对于基础层学生,一般以观察和模仿为主,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而掌握动作,形成正迁移。在教学中,若基础层学生的动作较难纠正,可让学生观看视频,增强刺激。对于提高层学生,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可相互交流,讨论创新方式。对于提高层学生,则要加强实践性、实战性训练,更多的是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

四、以学定评,促进个体发展

评价也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一刀切、以相同标准对待不同的学生,本身就不科学。如一分钟投篮,优秀层的学生和基础层的学生肯定是有明显差异的。若以相同的标准对待学生,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失公平。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更多的是激励、导向、调节和诊断。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学生层次不同,目标不同,在评价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也要有所不同。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激励评价为主,即要多看到学生在运动中的闪光点,让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而获得满足感,树立自信。为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评价,可根据层次目标而制定相应的层次评价标准,量化评价。同时,要将学生纳入到评价过程中,如重复跑(200m×5次)的训练中,学生跑后,可先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学生给出自评后,教师再给予评价。这样,通过学生自评,帮助学生发现优点,找到不足,再辅以教师评价,比较客观。

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我们不能固守传统观念,而要与时俱进,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认识体育运动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要切实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分层分组方式,根据组间差距而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以目标为指导,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结合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分层评价。如此,目标不同,运动强度、负荷不同,评价标准不同,学生才会兴趣盎然地参与体育运动,参与度才会提升,体育教学效率自然随之提升。

猜你喜欢

分层基础目标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有趣的分层
“五抓五促”夯基础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