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光影魅力》
——浙美版二年级上册《剪影》教学环节设计
2018-02-24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学校 浙江宁波 315000)
教材分析:《剪影》属于“综合实践”学习领域,调整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纸为媒介进行创作。技能方面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于事物基本形进行观察和探索,抓住事物的特征,并用剪影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因为之前的彩泥学习中,对动物题材有所接触,所以本课的学习以动物为素材,大胆简化概括,用剪影的艺术形式创作一个可爱的动物形象,最后教师用强光手电筒打出作品和作者的合影,引导学生感受人类与动物共享一片蓝天,共享一个地球,应与动物和谐相处,才能构成千姿百态,繁花似锦的大千世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美术学习正处于兴趣浓厚阶段。经过一年的美术学习,对于剪纸类的课型有了初步了解,但由于课程内容涉及较少,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如何使用剪刀,利用纸张方面的方法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剪影》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光影的趣味,并学会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二年级的学生,绘画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中,要求学生自带毛绒动物一个,在创作的过程中,降低难度。
教学目标:
1.感受光影的魅力,了解剪影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通过对剪影与实物的对比、作品的欣赏,认识剪影作品的基本特征,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并对物体特征形成基本概念。
3.在感受光影趣味,实践剪影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逐步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在生活中感知美,激发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抓住自带的毛绒动物的特征,创作一幅剪纸作品。
难点:学会合理布局剪影图案,创作一幅个有创意的剪影动物形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学生动物彩泥作品、范作、黑卡纸、剪刀、强光手电筒
2.学具:剪刀、黑卡纸、毛绒动物、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利用学生前几节课的动物彩泥作品,拍出在阳光下的剪影。以
“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看剪影猜出彩泥表现的形象。此环节设计承上启下,让学生既对彩泥的优秀作品有个展示,也对新授的学习内容充满了期待。
二、深入探究
在揭示课题后,用对比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彩泥造型和剪影造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带着问题欣赏,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很快能理解什么叫剪影(只有轮廓,没有内部的细节刻画)。然后,开展小组讨论寻找生活中的剪影,重拾生活中的记忆碎片。美术课就是要训练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二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的回答比如“路灯下的影子”、“日出时的剪影”、“手电筒下的手影”等在语言上呈现剪影的美感,也可以在此引导学生光影带给人的情感体验。此教学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关注学生视觉图像的印记,能提升学生对视觉图像的敏锐性和表现力。
三、文化传承
美术课要系统地让学生接触中外优秀文化遗产,尤其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课中的“岩画图案”、“画像砖拓印画”、“皮影”、“民间剪纸”让学生了解剪影艺术在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运用。从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中,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此环节实施中,选用高清图片,就表现内容可以适当展开联想,让学生感知到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背后,都是人们生活的表达和对情感的抒发。
四、教师示范
8、9岁儿童绘画心理特征由意向表现向视觉写时期过渡。选用教师的两幅剪纸作品,相同的题材不同的表现手法,在对比欣赏分析中,让学生理解写实和抽象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教师简单介绍创作的过程,并进行简单示范。
二年级学生模仿力强,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要合理有度。在本课的学生活动设计中,剪轮廓是没有难度的,难点是细节的表达。出于安全考虑,作业用剪刀完成,不带刻刀,那么如何表现细节,一些剪刀的小技巧就需要老师做一点小示范。例如技法一、纸张对折再剪;技法二、先戳小洞再剪;技法三、纸转剪刀不转等。教学示范环节旨在引导,突破教学难点。
五、实践感受
教师活动:① 发给学生一张黑卡纸,明确作业要求:以自带的毛绒动物玩具为素材或者创作一个动物形象,用剪影的方法完成。② 多媒体循环播放美国缅因州弗莱岛的约翰·马歇尔创作的“夕阳剪影”艺术作品。③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成功和失败的案例。④ 加强安全教育和卫生习惯养成。
学生活动:学生拿到材料后,围绕主题进行创作。
六、创意展示
美术作业的“展评结合”,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同伴优秀作业中受益。美术作业的多样展示是美术课的一大亮点。这节课的作业展示,可谓“小道具大效果”,就用了一支强光手电筒。当学生的动物剪影作品和本人的头像被大大的投影在黑板上时,整个教室沸腾了!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同伴评价和教师总结。适当的动一动作品,做一个表情,剪影产生的动画效果,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小组的作品集中一起展示,编个小故事,让小游戏成为校园课间活动的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