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教育中如何做好中华经典诵读

2018-02-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文学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宜兴 214200)

中华文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与灵魂。在职业学校的教学教育中,要大力推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将其作为传承中华文明、培养民族气节、助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职业学校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与自豪感,激发其对国学精华的学习兴趣,在记忆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加强经典储备,提升文学修养、审美品位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一、经典诵读的内涵及其开展意义

1.经典诵读的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所提及到的“经典”指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其中有先秦文学、诸子百家著作、唐宋诗词文学、明清小说戏剧等,都是融汇了中华民族传统灵魂的著作。所谓经典诵读,就是让当前正处于知识吸收阶段的青少年去诵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典,在对经典文学的学习中,深刻理解其内涵,领悟其精神,进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2.职业学校教育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意义

(1)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实际指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等等,通过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丰富自身的经典知识积累,进而阅读能力自然有所提升。学生通过反复的对经典进行诵读,著作中的内容、情感、意境等元素都能够逐步被理解,进而能够领悟到作者的思想,在激发共鸣中提升阅读水平。此外,学生在经典诵读中还会接触到众多语言素材,在经典著作中有许多极具美感且精辟典雅的语言文字,比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只用了短短的12个字,却描绘出了6个意境,不仅言简意赅且极具美感,学生通过对这一类的经典文学进行学习,在大量诵读中将这些词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进而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地将其流露出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充分表明了经典文学作品对于学生写作创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2)提升学生审美水平。中华民族经典文学当中,尤其是在经典诗词中有着深远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工整的结构,文字中充满了美感,这种中华传统经典独有的“美”包括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以及精神美。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其中美的画面、语言的存在,通过教师的详解与自身的领悟,去构造自己的审美体系。学生被经典著作中的美所吸引,享受经典文学带来的特别情境,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其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对美的事物进行二次创造,逐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3)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进行经典诵读时,学生的思维会异常活跃,需要进行不间断的思索才能够理解文本中的内在含义,在这种思维状态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此外,经典著作中渗透了作者的思想,学生的诵读过程则犹如与前人进行对话,对其心智成长有所帮助。在经典诵读时,要调动自己的口、眼、耳、脑去集中注意力,这是一种不间断且规律的对视觉、听觉刺激过程,对于学生记忆力的增强与智力的增长有很大帮助。

(4)传承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职业学校教育中诵读的经典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沉淀,值得世代相传。在职业学校教育中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教学,会学习当中经典名篇中的忠、孝、礼、仪、节等民族文化与精神,有效的推动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促进了自身人格的健全。

二、职业学校教育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不利因素

1.教学活动过于重视成绩

在当前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之下,教师的教学成绩与其工资绩效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师不得不让学生将目光投注到教材篇目的诵读上面,并且会设计大量的习题、进行大量的测验去进行训练,只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升了,社会以及家长都会对学校的教育感到满意,学校自然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感到满意。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考试分数也就等同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而所谓的素质教育、中华经典诵读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活动,大都流于形式主义。

2.阅读量有限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数量不足百篇,初中教材中也只有一百多篇,中职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并且一般又都被列为课外读物与附录,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经典文献少之又少。随着近年来社会倡导的“打造书香校园”呼声越来越高,学校对于经典诵读活动也提高了重视,但为学生提供诵读的经典文学仍然局限在教材范围,严重曲解了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刻内涵。

3.学生与家长的不重视

目前,仍然有大部分的家长要求学生将注意力紧盯在课本教材上,让学生拼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用,对于经典诵读连想都没想过。同时,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繁重,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与练习已经十分疲惫,毫无精力再去进行经典诵读。

以上种种因素都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中的中华经典诵读互动开展。为了让当代学生乃至下一代学生不被“急功近利”、“读书无用”、“网络游戏”等观念与精神糟粕所沦陷,让孩子的思想能够得到净化,对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进行诵读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格力量,发展成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三、职业学校教育中做好中华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

在语文教学当中,经典诵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推手,所以要提高认识,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做好经典诵读教学。

1.确定经典诵读实施原则

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应遵从如下原则:①自主性原则。在语文教学当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进行诗歌诵读训练时,应给予学生自主空间进行练习。②针对性原则。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去制定相应的诵读目标与诵读内容,同时针对不同的经典文本特点去选用不同的诵读方式,保证因材施教。③多样性原则。中华民族的传统经典如浩瀚星河,因此在进行诵读教学时要保证丰富多彩,其中包括多样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诵读活动等。④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性,也即表明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助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综合能力能够和谐发展。

2.营造良好的诵读环境

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则需要为学生构建广阔的诵读平台,除学校的必要平台之外,还应注重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平台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诵读环境。首先,要积极创建校园人文环境,致力打造书香校园,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去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学校的物质环境建设中,要加强建设的人文性。其次,正因为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家庭诵读氛围的营造同样十分重要,家长应配合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形成亲子诵读,陪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为孩子营造经典诵读的书香家庭氛围,使经典诵读成为孩子与大人的共同兴趣。最后,还应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让孩子在社会氛围熏陶下加强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当经典诵读成为全社会的潮流,全民参与诵读经典,那么学校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3.丰富经典诵读的教育资源

首先要以教材教育为基础前提,结合地域、学校的不同去加快地方教材的开发进度,学校也应多多开展趣味性的语文课程。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在确保教材内容的教学已完成的基础上,再去进行校本课程的学习,而校本课程需要充分遵循学生的意愿兴趣,并且能够展现出学校的优势所在,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因地制宜且因材施教。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中华经典文学作品,在诵读教材中的经典文学基础上,让学生的阅读面得到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的经典诵读能够逐步深入。

4.采取多样化的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运用是职业学校做好经典诵读的重要环节,学校与教师一定要加强重视。第一,要提高学生的重视度,同时注重对学生诵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中华经典文学的内涵,为学生选取更多更优秀的传统经典文学资源;第二,要给予充足的诵读时间,制定完善的诵读计划,只有合理的安排诵读时间与计划,才能保证经典诵读教学效果能达到预期;第三,要保证诵读方式的灵活性,教师应采取示范诵读、整齐诵读、个人诵读、自由诵读以及配乐诵读等方法去保证经典诵读课堂的灵活性,以此增强学生对于传统经典的诵读兴趣与积极性;第四,要加强对经典诗文中的情境进行营造,结合学生的情感体验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利用语言描述、激发想象、联系现实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找到情感共鸣点,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经典诵读活动中;第五,要做好诵读评价,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及时的评价,给予学生成功与愉悦的体验,从而确保经典诵读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提高对经典诵读重要性的认识,正视当前经典诵读教学中的问题,采用有效的策略去促进经典诵读教学或的开展,进而实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升学生文学素质的目标。当然,经典诵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教育事业,教师要对其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不断探索,充分发挥出经典诵读的内涵与影响力。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