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余篮球训练方式之探索
2018-02-24
(郑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河南郑州 450000)
课余篮球训练是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运动训练。课余篮球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推动群众体育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篮球竞技活动开展的越来越活跃,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但是,一些学校只是为了比赛而比赛,临时组建篮球队、训练时间不足、训练强度不够等,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课余篮球的发展。课余篮球训练的有序开展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技能水平,而且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1]
一、组建球队为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队员的选择是组建球队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比赛成绩,所以队员的选择要慎重。首先,我们可以运用轮次选材法组建球队,要经过初、复、终三个阶段。初选是通过身体素质的评定选拔身体素质过硬、对篮球战术理解力强、有拼搏精神和韧劲的学生参与训练。复选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及和外校的友谊赛后,通过学生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和训练效果进行选拔。终选是在运动会召开前对复选集训后的队员进行最后的选拔,主要是通过教练员对运动员潜质的预测、各种友谊赛技术指标的统计和集训后运动员战术水平的提高情况来定。其次,可以采用经验预测选材法,主要是教练员通过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后,对运动员的能力做出合理的预测。经验选材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有很多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心理素质的因素不能用数据来测定。最后,在选材的过程中,还应按篮球的运动规律,合理平均挑选各位置人员。因为篮球运动各位置的技术特点有所区别,所以,在选拔时要遵循此规律,训练过程中及时调整全队的位置结构。允许学生尝试不同的位置,充分发挥其特长,以便更好的发现人才。[2]
二、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
高校的学生主要是以文化课学习为主,由于学校各种活动较多,课程安排较紧,所以训练时间和次数都难以保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午为主、早训为辅的训练方法。早操每周五次,每次一个小时的训练量,只要能够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运动负荷,就能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就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3]
三、加大运动负荷,提高运动能力
高校的篮球队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其身体素质、训练水平都有所差异,所以,在开始训练阶段要根据各自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另外,也要根据比赛中各位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运动量。
1.对篮球运动员基础体能的训练,内容包括速度、力量、耐力、弹跳等
(1)速度练习: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练习旨在提高场上的启动和快跑能力,例如两人全场快速跑动传球、运球、投篮,往返四至六次为一组,每次途中只允许传球四次,逐步过渡到只允许传球三次便投篮,并记录好时间。
(2)力量练习:力量的训练包括速度力量、耐力力量、最大力量等,旨在均衡发展各部肌肉力量。如蛙跳12米——二人中速全场往返传球跑动投篮——跳摸篮板20次——罚球6次——俯卧撑10次,循环训练4至6组。
(3)耐力训练:耐力的训练旨在提高运动员的摄氧、输氧、用氧的能力。耐力一般采用持续变负荷和匀速负荷,强度应控制在接近无氧代谢的强度。如全场快速运球跑动投篮,往返10次为一组,记录时间;或者在罚球线之间折返4至6趟,然后进行两次罚球练习。
(4)弹跳力训练:6人一组,5人连续运球跑动投篮,一人连续封盖,4组后轮换。
(5)柔韧性训练:两人一组起跳空中转体两手头上传球,尽力加大动作幅度,10次为一组。
2.基本技术、战术训练方法
(1)技术训练:半场折线跑动投篮,一分钟投篮,全场练习将运球、传接球、投篮和变向急停急起、转身、突破、防守技术有机结合,不断的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动作质量。投篮多采用抢篮板和中投的练习,罚球多采用分组对抗的形式练习。对抗练习采用一攻一,二攻二,三攻三的方法。
(2)战术训练:强化战术意识,明确防守位置和进攻路线,狠抓防守练习和基本战术,逐步过渡到在攻守条件下进行,进而在接近比赛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多进行友谊联赛,来检验训练的效果和锻炼队员的实战能力。
(3)心里素质训练:通过各种实战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心里素质能力。
四、发挥运动员的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
教练在设计战术时,要根据队员的特点作长远打算,建立自己球队的风格,否则就会因为心中无数,训练毫无目的,在比赛时因一点点成绩而盲目乐观,篮球比赛是在技术、战术上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比耐力、比速度、比对空间控制、比命中率的一项运动。我校女生平均身高为170cm,严重阻碍了空间上的争夺优势,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要着重贯彻快速灵活、积极主动、全面准备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小打大,以快制高的方法,发挥个人特长,注重“快、准、狠”的训练,形成速度快、对抗硬朗、节奏感强的风格。同时要积极发展以快为中心的进攻战术,多跳投、多快攻、多紧逼,狠抓“三威胁”,增多投篮方式,扩大投篮攻击区,加强对抗投篮训练等。[4]
五、合理的运用训练周期
普通高校的球员并非专业的运动员,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教练员要根据运动训练学的客观规律,围绕一年中的重大比赛,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周期(每个周期可分为准备期、比赛期和调整期),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有效的控制球员的竞技状态,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1]王加强.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方法及其生理依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胡亚川,李灿,李建臣.弹力带训练方法结合田径专项技术训练的应用与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3年.
[3]王建军,徐新利.篮球场上多种用途的进攻训练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4]赵宇.核心力量在投掷训练中的重要性及其训练方法的探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