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数学课堂,有效提高计算能力
2018-02-24
(铁锋区人民小学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2)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
一、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现状和成因:
1.审题不认真
计算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因此有些同学做完题目了可能连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也不清楚。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简单地归结为马虎或不认真等原因,以至于屡次出现同样的计算错误。而我们的一些老师在学生发生同样的错误时可能只会简单地说上一句“下次看题目要注意了”,而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去审题,怎样从平时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2.书写不规范
书写不规范也会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些影响。在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都发现这一现象,一些学生在抄数字时把“6”写成“0”,把“7”写成“1”,直接改变了算式的原样,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
3.做完不检查
一些学生没有良好的检查习惯,在做完题目以后就直接上交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了。如在计算“25-16”时,要求列竖式计算并验算,有些同学在列竖式和验算的过程全是对的,可是在抄写得数到算式后面时却抄成了验算的结果“25”。其实只要再认真地检查一下,完全可以改过来,但是好多同学没有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造成了计算结果错误。
二、学生不明算理造成计算错误
1.学生不明算理,没有真正掌握计算方法。如100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列竖式。由此可见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除了不良学习习惯造成以外,还有许多学生是由于对算理、算法的掌握不够导致计算出错。
2.教师轻视口算,不能正确看待估算。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不再进行持之以恒的口算训练。只有教材涉及到时,教师才会进行偶尔的训练,口算完全依靠教材。甚至还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正确率,向学生提出口算题也可以列竖式解决。还有的老师只是教材上有估算才教估算,遇到估算题时才让学生进行估算。对估算的认识不到位,为“估算”而“估算”,把估算看做是求近似数,估算脱离实际,起不到它的作用,无实际意义。
3.课堂教学重视了算法多样化,而忽略了算法最优化。
由于新课程强调“算法多样化”,那么很多老师一直重视“算法多样化”,从而不注意算法的最优化,导致学生不能正确选择最合适方便的方法。
三、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重视口算训练。
(1)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低年级口算训练,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学进位加法可以让学生讲出各种思考过程,25+6=?先算5+6=11,再算20+11=31;或先算24+6=30,再算30+1=31;也可以先算6+4=10,再算10+21=31。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2)强化练习,并持之以恒。
首先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的口算训练,可以建议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
其次应注重口算方法,并且按一定速度要求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例如组织口算竞赛,瞬时提高,限时完成等方式。
再次应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比如进行视算听算结合练。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视算、直接写得数或直接说得数,这种训练就是对眼、脑、手、口等的技能训练。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训练记忆力,提高速度能力,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
2.注重笔算训练。
笔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读、三回头” 。一看:做题前先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二读:做题时,养成边读题边抄写的习惯。三回头:每算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运算符号是否抄错,括号是否漏抄,计算结果是否写错。
3.注重估算训练。
估算,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凝结与浓缩,其优点是简捷、迅速、流畅。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掌握算理,注重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则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做比直接得出结论,然后通过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要高效得多。
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辨析,明确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以此克服思维定势对学生的影响,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克服负迁移的干扰。我们可以加强记忆训练,促进短时记忆水平的提高结合实际的生活,以激励的方式训练他们记忆数字的能力,帮助他们在计算时记住数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还要加强针对性练习,设计对比训练,排除强信息的干扰。当然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忽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热爱数学,以便打开数学之门,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