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8-02-24姚海炳
姚海炳
(杭州市四季青小学,浙江 杭州)
从体育学科以户外、活动为主的学科特征来看,小学生本应对体育学习有着较为强烈的参与兴趣,但是从现实来看,大多数小学生并不喜欢体育学习,认为体育课堂枯燥、单一、无趣。这是因为部分教师为了方便管理、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将“教师讲解与演示动作技巧,学生模仿练习”作为组织体育训练活动最主要的教学方法。然而,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毅力较差,所以并不能在单一的体育训练下找到运动的乐趣,也就自然而然失去了运动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长期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应以探究教学来给小学生提供充足的运动自由,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与运动能力来突破一个个运动难题,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运动效能感。探究式教学是充分展现小学生的运动才能,让小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优化自己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活动,对促使小学生实现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一、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实际上,小学生的运动经历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一定经验与基础的。比如,小学生在生活、游戏中走、跑、跳等常见的活动本身就是组织走跑训练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敢于让学生自主学习体育技能,使其自行总结某个体育技能的各个要点,充分调动学生思考,使小学生在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比如,在“左(右)转弯走”一课中,笔者便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本课教学基础。本班所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就面临着大量的左转、右转行走活动,所以能够快速理解左转弯走、右转弯走的运动要求,只是行为动作不太规范。而且,小学生在自己为期不长的学习经历中也学习了左转弯与右转弯的基本要求,所以也知道左转弯与右转弯行走的基本姿势。因此,笔者鼓励小学生自主学习站立、行进的姿势与要求,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教师辅导与动作纠正。如此一来,小学生便可了解自己在左转弯走、右转弯走时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学习
虽然所有的小学生都有一定的运动经历,但是他们的身体发育与思维发展还十分幼稚,所以无法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所有的体育探究任务。对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在学生难以突破的训练难关,或者是可能引起学生混淆与困惑的运动技巧等难度较高的知识教学中展开合作交流,利用小学生的集体智慧来攻克运动难点。
就比如小学生都很喜欢球类游戏,而为了发展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足球运动也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踢球游戏”中,小学生需利用足球学习踢球时脚的支撑位置,以及触球时脚的位置与踢球位置等运动技能。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参差不齐,对笔者所演示的踢球技巧的感受能力也不一样,所以笔者将4名学生分为一组,鼓励学生在组内探讨与交流踢球时脚的位置与触球点,总结出规范的踢球技术。为了让学生真正在交流中受益,笔者会根据小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分层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一个已经熟练掌握踢球技巧的学生,以便展开学生帮扶。在组内,小学生可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困惑或运动心得,在分享中实现共同进步。
三、引导学生推理与演绎
在探究教学中,推理与演绎是要让小学生主动推理、演绎某个运动技能的动作规范与技能要点,使其在演绎中总结出运动技巧,并据此形成良好的运动认知,建立科学的运动观念。通过学生推理与演绎,教师也可以了解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找出更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保证小学体育教学与学情真实相符。
就如在“跳小绳”一课中,笔者便鼓励小学生自行演绎跳小绳的动作要求。在演绎中,小学生可发现自己的起跳姿势、起跳高度、摇绳节奏、绳落与脚落的配合情况都会影响跳小绳的运动结果,并据此推理出了一些有效的跳绳方法。比如,摇绳节奏要与跳跃节奏相一致;脚落地、起跳应轻盈,不宜过高,以免影响落地速度等。然后,笔者鼓励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推理再次进行跳绳练习,发现学生跳绳的运动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如此一来,小学生便会受到莫大的鼓舞,对体育运动更感兴趣。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法并不是文化课教学的“专利”,小学体育教师同样需要利用探究式教学法来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品质,使其在运动中形成科学、正确的运动思维,在体育运动中得到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