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02-23刘小红陈亮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28期
关键词:核磁共振前列腺癌

刘小红 陈亮

【摘要】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照组给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比较两组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及对不同分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动态增强扫描阳性率明显高于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807,P=0.051)。观察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B期的诊断相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期的诊断相符、误诊、漏诊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很高,对早、晚期患者均能进行准确的诊断,从而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动态增强; 前列腺癌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28.031

前列腺癌是一種男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位于男性恶性肿瘤中的第2位,是影响男性健康和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1]。其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因此早期诊断对该病的及时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影像学检查是检查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其中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盆腔核磁共振(MRI)及CT扫描等,在疾病诊断、临床分期及治疗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但它们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并不完全相同[3]。本研究针对前列腺癌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或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旨在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肛门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结节或不规则增大;B超均显示前列腺低回声结节;临床资料均完整;患者或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心脑肺肾功能障碍及对造影剂过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MRI动态增强扫描,仪器采用美国GE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腹部相控阵线圈。患者检查前禁食4 h,检查时排空膀胱。患者取仰卧位行常规SE序列扫描,自耻骨上方2 cm起,依次扫描前列腺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扫描参数:视野180 mm×180 mm,扫描时间120 s,层间距3 mm,矩阵384×384。再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横切面、冠状面和矢状面进行快速扫描。扫描参数:扫描时间300 s,

层厚3 mm,矩阵384×384。最后行1.5T MRI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采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剂量0.2 mmol/kg,以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注射流率3 mL/s,其后静脉注射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确保对比剂完全进入体内,延迟10 s后开始扫描,由仪器自动生成影像资料。扫描参数:扫描时间13~16 s/次,共扫描15次,层厚5 mm。

1.2.2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CT检查,仪器采用GE(通用)公司最新的64排128层宝石能谱CT。患者扫描前2 h饮水500~1 000 mL以保持膀胱充盈。患者取仰卧位行平行扫描,扫描范围自双侧髂前上棘连线水平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230 mA,螺距0.9,层厚5 mm,层间距5 mm,矩阵256×256。再行增强扫描,造影剂采用碘海醇注射液,用量90~105 mL,以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度3 mL/s,闭推注后分别在30、60、120 s后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扫描,图像重建为多层面重建与曲面重建。

1.2.3 图像分析 由2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影像专业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观察评价。

1.3 观察指标 (1)以术后或穿刺病理活检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2)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分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年龄46~79岁,平均(64.7±5.9)岁;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8.5~102.6 ?g/L,平均(53.4±14.7)?g/L。

对照组年龄45~80岁,平均(62.8±4.6)岁;PSA水平8.1~98.7 ?g/L,平均(54.3±15.3)?g/L。两组患者的年龄、PSA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病理诊断诊断结果阳性率为85.71%,MRI动态增强扫描为82.86%;对照组病理诊断诊断结果阳性率为88.57%,CT扫描为71.43%。MRI动态增强扫描阳性率明显高于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807,P=0.051)。见表1、2。

2.3 两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 观察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对不同病理分期的前列腺癌的诊断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30例前列腺癌患者经手术后病理组织活检分期为:A期4例、B期8例、C期6例、D期12例,对照组中31例前列腺癌患者经手术后病理组织活检分期为:A期5例、B期9例、C期6例、D期11例。以此为标准,观察组A、B期患者中确诊11例、漏诊为正常前列腺1例,无误诊,在C、D期患者中确诊18例,无漏诊及误诊;对照组A、B期患者中确诊7例、漏诊为正常前列腺4例、误诊为前列腺增生3例,在C、D期患者中确诊16例、误诊为前列腺增生1例。观察组A、B期的诊断相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期的诊断相符、误诊、漏诊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前列腺癌属雄性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是常见的男性生殖器官上皮性恶性肿瘤,其常见病理类型包括腺癌、腺鳞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等,其中以腺癌发病率最高,占总前列腺癌的9成以上[4]。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递增[5]。随着近年来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前列腺癌发病率也日趋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6]。前列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是依据术前确诊及分期,A、B期肿瘤以外科的根治性切除治疗为主,C、D期则多采用放、化疗及雄激素治疗[7]。但前列腺癌A、B期时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的影响因素较多[8]。因此,早期、准确诊断是抑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的关键。

前列腺癌穿刺活检是目前主要诊断依据,但其难以发现细小病灶及病变范围,且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9];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辅助检查的重要方式,MRI、CT等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检查方式,均具有特异性表现[10]。1.5T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是一种无创的评估组织检查成像技术,能较好地分辨软组织,对病灶的信号改变敏感度优于CT检查,现已成为前列腺癌的主要检查手段[11]。它能实现多层面、任意角度及多方位成像,可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行通透性检查,可反应肿瘤结节血液动力学,从而为辨别肿瘤的良恶性提供重要依据[12];还可提供前列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的信息,能清晰显现静脉期低密度灶、动脉期较低密度灶,后者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13];此外,该技术能精确定位癌灶,确定癌的包膜外浸润,亦能对病灶侵犯盆腔淋巴结及骨转移情况较好辨别,对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临床治疗选择最佳治疗方案[14]。研究表明,1.5T动态增强MRI在前列腺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明显优于CT诊断,有助于帮助医师准确检出前列腺癌病例[15]。CT扫描则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若患者处于A、B期,其征象并无特异性,只能诊断出前列腺增大的情况,与良性的前列腺增生组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行平扫或增强CT扫描诊断均有较大难度[16];而MRI的T2加权像(T2WI)的周围信号情况表现为DWI高信号的病灶,因此MRI在诊断A、B期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17]。C、D期时前列腺的形态变化较A、B期更为明显,常伴周围淋巴结转移、前列腺周围组织侵犯、骨转移,前列腺的包膜信号发生异常,因此MRI和CT实施诊断准确率都非常高,但其对周围淋巴结转移、前列腺周围组织侵犯等情况敏感性CT仍不如MRI[18]。

本研究针对前列腺癌患者分别予以1.5T MRI动态增强扫描及CT检查,MRI动态增强扫描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扫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相较于CT检查,MRI动态增强扫描能更有效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前列腺癌,显著提升肿瘤检出率和诊断等的准确性。另外,MRI动态增强扫描在病理分期为A、B期的诊断相符率明显高于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病理分期为C、D期的诊断相符、误诊、漏诊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RI动態增强扫描较CT在前列腺癌早期分期诊断中更为准确,对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对后续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19]。但临床研究也指出,MRI对微小包膜侵犯的敏感性较差,对前列腺中央区癌变检查的检出率也不高,临床诊疗中需联合其他检查辅助诊断,以此降低漏诊及误诊风险,提高患者预后水平[20]。

综上所述,MRI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很高,对早、晚期患者均能进行准确的诊断,从而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明,梁朝朝.前列腺癌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和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5,29(12):66-68.

[2] Jadvar H,Chen K,Ukimura O.Targeted prostate gland biopsy with combined transrectal ultrasound,mpMRI,and 18F-FMAU PET/CT[J].Clin Nucl Med,2015,40(8):426-428.

[3]韩苏军,张思维,陈万青.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4):330-334.

[4]范校周,郭燕丽.前列腺癌的分子影像学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1):150-152.

[5]朱云海,孟军,邹政.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13(6):611-612.

[6]王丽霞,高晋军,齐志民,等.T2W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危险分级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24(3):78-82.

[7] Rooij M D,Crienen S,Witjes J A,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magnetic resonance(MR)imaging and MR-guided targeted biopsy versus systematic transrectal ultrasound-guided biopsy in diagnosing prostate cancer:a modelling study from fl health care perspective[J].Eur Urol,2013,66(3):430-436.

[8]张华权,吴修东,秦澜.GE1.5T核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联合多种功能成像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J].医药前沿,2017,7(3):197-198.

[9]梁阳冰,黄向华,覃斌,等.F-PSA/T-PSA比值与磁共振联合直肠超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对提高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3):130-132.

[10] Volkin D,Turkbey B,Hoang A N,et al.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nd subsequent MRI/ultrasonography fusion guided biopsy increase the detection of anteriorly located prostate cancers[J].BJU Int,2014,114(6b):E43-49.

[11]王省白,高益萍,黎良山,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1991-1994.

[12] Peng Y,Jiang Y,Yang C,et al.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parametric prostate MR images:differentiation between prostate cancer and normal tissue and correlation with Gleason score-a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development study[J].Radiology,2013,267(3):787-796.

[13]江晓勇,王德顺,林建军,等.CT及MRI征象对老年前列腺癌的敏感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1(24):7079-7080.

[14] Valerio M,Zini C,Fierro D,et al.3 T multiparametric MRI of the prostate:does 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imaging have a role in the detection and stratification of prostate cancer in the peripheral zone[J].Eur J Radiol,2016,85(4):790-794.

[15]刘会佳,任静,李娜,等.3.0T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J/OL].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4,1(9):323-328.

[16]陈勃,蔡俊.1.5T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6):239-241.

[17]廖文华,张杨贵,何旭升,等.MRI与CT诊断不同病理分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准确率对比[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3):81-83.

[18]王洁琼,王青,徐兴华,等.动态增强MR成像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6,39(6):657-660.

[19] Bodelle B,Naguib N N,Schulz B,et al.1.5-T magnetic resonance-guided transgluteal biopsies of the prostat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prostate cancer:technique and feasibility[J].Invest Radiol,2013,48(6):458-463.

[20]潘峰,鄭晓风.3.0T磁共振新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原则[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4(1):453-455.

(收稿日期:2018-06-04) (本文编辑:李莹莹)

猜你喜欢

核磁共振前列腺癌
关注前列腺癌
又高又壮的男人易患前列腺癌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退变影像学研究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懒馋顽
螺旋CT与核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50岁以上男性应做前列腺癌筛查
前列腺癌早诊早治:解除“难言之隐”
肥胖易患前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