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论的滥觞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2018-02-23彭丽

人民论坛 2017年25期
关键词:传播机制网络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彭丽

[摘要]网络环境下的舆论滥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相应的挑战与机遇。只有不断在网络舆论中吸取其精华,强化网络思维,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网络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机制

网络的发展不仅使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信息的内容,并最终使各种各样的舆论都获得了一定的传播,形成了网络舆论的滥觞。那么,在這样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主流价值观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核心地位,更好地传播自身的价值,成为引领舆论的核心价值,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网络发布方式使得舆论来源多元化,放大网络舆论的威力

网络发布方式使得舆论来源多元化成为现实。网络自诞生以来就以其发布信息的方便快捷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用户,而不断诞生的各种新的网络平台更是推波助澜,使信息发布越来越便捷。随着网络平台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人人皆为通讯社”,而且,网络也为这种成为通讯社的“人人”无一例外地提供了包括文字、语音、视频和图片等在内的各种传播方式。这种方式,再加上网络平台自身及时接受与回应的功能,使“人人皆为通讯社”的同时,所有的“通讯社”都能够几乎无时差、无成本、无距离地获得新的信息,并把这种新获得的信息仍然以交互传播的方式进行新一轮的传播。由此可见,在这样的情形下,信息的发布者,不仅不再是能够在传统媒体时代独享媒体资源的权威机构或者个人,而是已经成为随时随地分享媒体发展成果的任何个人,而且,看似独立的、有着自主性的任何一个发布者又同时并不是在孤军奋战,而是随时随地可以获得信息资源和传播成果、获得具有同样的或者相近言论的“同道”的支持,由此,自然也就很容易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并由于发布者多元化而使得网络舆论的多元化成为事实。

网络传播方式放大网络舆论的威力。如果说网络的发布方式使得各种言论能够得以发布并在呼应中不断扩张而成为各种舆论,那么,网络传播方式则不仅使这种呼应成为可能,而且,在这种呼应的过程中还不断地加速,使其在话语方面不断形成新的信息链,在成为舆论的同时又不断扩张着这种舆论的威力。尤其微媒体的出现更是把这一点推向了极致。如果说以前的网络传播方式还只是传播和接受的时间、空间问题,那么,微媒体终端的出现才无疑使得网络传播真正成为一种“网络化”的方式,也最终使得网络成为受众不可即离的东西。而这种情形,使每一个传播信息都以几何级数获得了越来越快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应,进而显现出越来越大的话语威力。

网络舆论形成机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启示

网络舆论的滥觞在内容上对核心价值观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显而易见,网络舆论并不都是负面的东西,其中负面舆论的滥觞当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冲击,但是,正面的舆论也往往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和网络话语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相应的网络语言。

网络舆论的形成机理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启示。网络舆论从话语的发布到舆论的形成显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进一步显示了网络传播发布方式与传播方式的威力,提示网络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和习惯,而且,也彰显了网络活动中传播与接受的机制,并为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化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网络舆论的滥觞固然有着特定的技术原因,但是,网络舆论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同是发布者和接受者的网民更容易接受彼此的表达方式和内容,更能够领会对方的心理,也代表着彼此的利益。可以说,不论传播手段多么先进,如果传播的内容为受众所深恶痛绝,那么,受众也就很难成为下一个传播者,自然也就导致了某一个传播链条的断裂,而传播的话语方式,如果不是很容易为对方所接受,这种传播无疑也容易大打折扣或者形成断裂。就此而言,传播首先还是由受众决定的。也正是网络,让我们进一步明白了最优化的传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单向度的信息传递,而应该是多向度、多方向的交流和思想融合,这种交流和融合的前提,不是传播的手段,不是传播者的高度,而是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就已经开始实施的连续性的信息传递。就此而言,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就必须突破那种传统意义上的高高在上、自上而下的“贯彻”式的传播理念与话语体系,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理念与话语体系的更新。

掌握网络话语体系,形成网络思维,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上的更新

首先,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针对网络舆论的内容与话语进行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极其丰富和全面,而网络舆论在各种势力的博弈中却往往此消彼长,或与核心价值观某一方面的内容相抵触,或与核心价值观的另一方面内容形成支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把握舆论动向,有针对性地吸收网络舆论中的有益成分和话语体系,创新网络传播和接受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以更加精准的内容与方式实现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的传播。

其次,借力媒介融合,实现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的开发与重构。传播媒介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尤其是“微”媒体传播方式的应用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模式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网络传播的混乱无序却又不断地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一方面固然应该不断创新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思维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也必须明白,所谓创新,并非只是新事物的应用,也包括对于传统方式的进一步整合。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一方面必须不断适应新媒体、应用新媒体,同时,也要充分吸收传统媒体的优势资源,整合各种媒介资源的不同优势,在实现资源重构的基础上创新传播模式和传播方式。

再次,致力于服务意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理念的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到底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但是,在传播过程中却很少有人把传播过程也当做一种服务,更没有以服务者的姿态来进行传播,这在网络化传播时代,无疑是既忽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也忽略了网络传播的特点与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真谛。因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坚持“不忘初心”,彻底地回到人民的立场,认真围绕基本受众对于传播内容的需要和接受活动的心理需求,冲破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大众传播”理念的束缚,结合传播的话语环境和传播对象的特点进行细化统筹,针对不同的受众和环境采取不同的方式,提供更好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尊重受众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时吸收受众呼应或者传播的“正能量”信息,实现传播内容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而更好地把中央精神的传播与当前最大众化的传播方式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化传播。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化传播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思想建设工程,面对网络舆论滥觞的特定背景,我们不仅要从网络舆论中吸取精华,掌握其话语体系,更重要的是必须形成网络思维,深刻领会网络传播的本质性特征和网络传播的要义,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理念与话语体系的更新,从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化传播。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播机制网络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网络暴力的法理学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