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英雄苏武

2018-02-23陈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苏武爱国价值观

陈瑛

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不同,这门学科不仅承载着知识的传授,还承载着观念的引导。从小我们学习要爱护环境等内容,许多都是从语文教材中学到的。高中教材中如爱国、平等、民主一类的内容常会涉及,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体现。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去在意字词、语言运用的讲解而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的渗透,会导致语文教学的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在此,笔者选取语文教材中一篇典型的涉及到爱国内容的文章《苏武传》为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一、以情境创设来渗透

直观感受更容易进行情感的激发,学生在粗读《苏武传》时可能对其中的情感没有太多的感受,只能浅显的了解苏武有多爱自己的祖国。但是如果学生通过情境直观的感受,就会有另一种深入爱国感受的感知。这样也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渗透。如果有人在为你讲述电影情节,通过他人的表述你会知道这个电影很感人,但是你没有直观地了解就无法理解其中的情感到底是怎样的。因而笔者在进行该内容的教学时选择以影视资料来进行情境创设,影视资料中一位老人白发苍苍、孤苦无依,渴了以雪代水,饿了以毡代饭,在寒风中牧羊,心如铁石,一个人独自生活19年也没有屈服于权势。学生通过观看影视资料的情境能切身感受到这样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宁愿一人独自牧羊,完成着单于给他布置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为了能回到自己的国家。虽然在情境中没有一句语言直接告诉学生要热爱国家,但学生能感受到苏武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都能保持初心,热爱国家,而与自己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自己在祖国的保护下生活得十分幸福,就更应该有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感。

二、精读文章,体验情感

班固在写《苏武传》时运用的语言可谓精妙,字字句句都有着饱满的情感,但学生粗读却无法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内蕴,这篇文章还需要细致地去品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文章的语言进行渗透。如文章中有“武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近白”这一句子,看似平淡,如果教师不带领学生去细致品味,而只在意内容的翻译,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就无法被挖掘出来。从表面来看,这句话说的是苏武从祖国出发的时候还是壮年,但是回到祖国时却到了晚年。从翻译的内容来看也没有太多情感的内容。但是教师如果带领学生去品味语言,了解苏武因为爱国,在长达十九年的时间中无法与家人相见,同时还生活在凄苦之地,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才能将其内心支撑起来。学生更能感喟于苏武抱定身碎亦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的伟大。

三、以对比进行渗透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爱国者,但同样也有一些叛国者。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同一时期或面对同一情况的人的事迹找出来,为学生进行展示,讓学生将他们的素质进行对比。如秦桧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百姓的命运出卖自己的国家,导致岳飞的死亡,而苏武即便是在没有对百姓和国家有威胁的情况下仍然不叛国,这样的鲜明对比,能让学生有更深的感受,学生从对比中也能发现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不正确的。在反复的渗透中,学生内心自然会形成正确的观念,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教师用对了方法就可以以这样无声的语言影响学生,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产生爱国情感。

四、延伸拓展

课后时间,布置作业的环节要求学生用周记或者随笔写下自己的感想。有的学生写“古之志者爱国,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有的学生说:“生命的格调是什么,扎根大地是松柏的格调,沉重持久是巨石的格调,爱国守节是苏武的格调。每天非人的折磨,摧残着他的身体,却毫发无伤于他的心——是的,不论他出使多么远,他的心永远留在汉朝大地,时时刻刻在召唤着他!西伯利亚那凛冽的寒风,吹不倒他的松柏之躯,吹不凉他的巨石之心!”在作文中,学生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对爱国的高度认同和追求,相信“爱国”这一理念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他们的未来。

语文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很有教育意义,如有关诚信的、有关友善的,这些文章的内容中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加以利用,就会使语文教学体现其独特的人文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武爱国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价值观(二)
爱国学·晒佳作
价值观(一)
苏武牧羊
爱国学·晒佳作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来鸿
韦孝宽守玉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