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信息技术之水 润语文教学之树
2018-02-23周洁
周洁
一直以来,学生认为语文枯燥乏味,是最不需要学的一门学科,学生做语文的习题,丝毫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与喜悦。网络为学生开启了一扇窗,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手捧文本,但不再停留在文本上,而是跨越古今中外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会儿将目光投向网络世界,遨游其中,寻找新的认识,一会儿又倾听文本的声音和作者对话交流,视野的开阔使他们学会了辨别,思考和批判。这些惊奇的发现,使学生感到了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和魅力,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恰当的运用,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新事物、新问题,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渴望新知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原来枯燥严谨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也能从表象感知向理性分析深入,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达到充分学习语文的理想效果。如我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创设情境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再用一系列配音图片(比如小鸟叫声、青蛙叫声、小河流水聲、夜晚各种昆虫的混合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欲望,这样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诵,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存在着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借助信息技术增长学生的阅读见闻
“读”既是学好语文的一个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当今选录入语文课本的文章,不乏名家之作。通过语文课本,我们的学生知道了罗贯中、鲁迅、朱自清、巴金、列夫·托尔斯泰、罗曼·罗兰等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对他们的代表作也有所涉猎,可是,仅靠教材那些资源还是有限的。如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名著导读”部分,只对所列举的名著内容梗概作了介绍,当然也有精选一些片段供学生欣赏品味,但也仅此而已。学生对那些名著,只能说是了解了些皮毛,对于作品的精华,无法通过语文课本去汲取。如果仅靠传统的阅读方式去增加阅读量,必然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或者说,学生想扩充自己的阅读见闻,没有相应的条件的话,也无从谈起。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让学生的阅读积累日渐丰富,而且还让学生增长了见闻。语文课本的内容除了文学作品和文章,还涉及到很多其它领域的知识,如果学生仅靠课本所提供的资料去学习,那么就只能浅尝辄止,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创新思维。但如果我们能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所收到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时,可以上网下载关于苏州园林和故宫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不但能从中了解到园林设计、古代宫廷建筑的艺术成就,而且还能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总结出事物特征。
三、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拓展学习空间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课必须和课外、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语文课才会有生命力。如今计算机和互联网已普及,网络信息时代,教学中的教材不再是单一、固定的文字材料,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它的呈现形式是多样化的。通过信息网络,可以使教师搜集到更丰富的、更新的资料,同时又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在短时间内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新鲜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新型的音像教材不断丰富,在书店、软件店也有许多的专门的教学光盘。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新型的现代化的教材体系出现了,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光盘、计算机软件等新型音像教材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以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信息,丰富教材内容,这是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切都可以充实教师备课的知识准备,提升备课质量。
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它给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具有了现代化的气息,但我们必须牢牢把住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不能因信息技术而使语文教学面目全非,失去语文味,也不能因强调语文味而将其逐出课堂。学生要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开展自主探索、合作探讨等学习活动,获得对知识的深刻认识,达到拓展知识视野,发展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