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体系下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2018-02-23吴立荣李宗英
吴立荣 李宗英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新课程体系对语文教育的最基本要求。那么新课程体系的要求下,作为农村学校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来完成新课标要求的教學任务呢?我们从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农村学校的特点、新的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一、新课程体系的几点新要求
1.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2.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语文课程应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4.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5.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二、农村学校教育的优势
1.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扶持,教学设备相对齐备,当地师资力量并不薄弱,甚至有学生少,教师多的现象。
2.班额小;农村中心校有寄宿制条件;网络基本覆盖。
3.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季节明显。
4.家长重视教育且很尊重教师。
三、教学方式转变
农村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角色。当地农村学校大多数班级人数都在十几个,甚至有很多学校的很多班级人数为个位数,这有利于教师走近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建立真正的平等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尊其师信其道”,这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优质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利条件。同时,这也是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转变的前提,能避免“满堂灌”教学方式的出现。第三,教师要放下架子,准确定位自己,有“一日为师百日为父”的高高在上的传道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服务者。
2.跟上时代。(1)使用多媒体设备或手机之类信息传播媒介,改变一块黑板、一节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2)使用网课、微课等现代课堂模式和知识文化传播途径,充分利用音视频资料,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3.走下讲台。(1)新课程体系要求有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农村班额小,教师走下讲台可以面对面的跟每一个学生谈心,给出“因材施教”式的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让评价中肯又准确;(2)教师能够充分地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人少容易进入对应群体,人少能够全面照顾,人少能够在亲密地关系中激励争论,更利于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使用,更利于启迪他们智慧、调动他们的热情;(3)走下讲台教师能够搞好服务:提供学习资料;站在教室内、学生中间手把手教他们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指导使用现代设备;(4)有利于教师答疑解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谁有问题帮助谁,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
4.走出教室。农村学生少、有寄宿制条件有利于组织安排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1)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天气、时间,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季节变换将学生带入合适的场景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加语文实践机会,也帮助理解,如田间地头、山间水溪、明月烈日、风雨角落;(2)离开教室、桌凳,盘腿而坐,树下席地,像孔子讲学一样组织教学活动,既提高学习兴趣,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对于写作教学,把学生带到室外去就会避免闭门造车的弊端,让学生有话说、有情抒;(3)晨读晚诵、经典诵读可以选择、营造更合适的场景、氛围,这对增加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格和品味大有益处。
5.活用教材。课程资源影响着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合理的处理教材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方式。(1)对国家教材的合理取舍和顺序调整、内容补充,这要根据教学时间等因素合理安排;(2)根据地方实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这是完成“立德树人教育”、普及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素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利助手;(3)根据最新的教育方针和导向补充、改变教学内容,如2017年高考对“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视和有关国学经典内容的关注;对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加强。
总之,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要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工作态度入手。一个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教师必然能够用心设计课堂,对改变农村课堂教学方式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