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与对策
2018-02-23张世栋
张世栋
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教师常常会利用阅读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课程,大胆的提出质疑,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适时的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比如计算机以及PPT等,吸引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仅仅是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潜在的目标。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营造和谐氛围,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学习过程中课堂的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出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因为学生只有在感觉到愉快的环境中才能够更加投入的去学习,同时也会有思维能力上的提高。这一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和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阶段性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明确师生平等,民主的管理自己的学生。之所以要求教师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课堂需要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努力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既定的任务。但是因为现在很多的教师受到以往比较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就应该完全顺从教师。这样的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反而会有抑制作用。
2.教师的心情直接影响整体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将自己的坏心情带入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发挥。
例如:教师在《石榴》这一文章的阅读教学时,采用了与以往简单的讲解完全不同的方式。先布置學生在课下进行预习,在上课以后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者是文章中困惑的地方写在一张纸上。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一为学生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因为他们真正的参与进了课堂,化被动为主动。在课后有一个学生的作业中这样说:“我在这次的阅读课上感觉自己就像主人一样”。经过这次实践就可以知道,有趣的课堂氛围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3.认真研读教材,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例如:在学习《小巷深处》这一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寻找一个切入点,比如可以通过提问问题:“同学们,你们说作者为什么没有把母亲的拐杖作为题目呢?”此时学生就开始认真地研读文章,展开思考。有的人会说是因为这样的题目更加能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又有人说小巷是作者回忆的寄托。学生们通过相互的讨论在思想上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4.教师要给予积极评价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启发学生思考会问很多的问题,这时候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客观的评价。并且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加以鼓励,让学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有利于活跃思维。
二、提倡自主学习,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1.帮助学生掌握学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一直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的目标。想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的发挥主动性,同时也是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问学生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是怎么通过这节课学会文章的呢?”学生通过仔细的回忆思考本节课的流程以及学习的过程。在学生总结的同时,就会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2.启发质疑,引导自主学习
质疑的提出就意味着创新思维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敢于质疑,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然后解决这一问题,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过程。学生的实践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将文章大致阅读一遍,了解文章的主旨。利用身边的资源对于文章中的字词整理,并且结合文章构建的语言环境对文章进行深入的了解。教师并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学生需要自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明确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内容
首先学生要能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客观的把握,知道自己在阅读文章时的方向和目标,随后要能够针对在文章中遇到的问题主动地去探究以及思考。另外,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要对于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把握有一个阶段性的评价。从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做好评价的工作。在阅读过程中,阅读的速度,进展以及阅读的方法、策略,学生要能够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于应对不同的文章以及不同的要求。此外,学生还应该制定一个阅读的目标,将自己的阅读进展和自己之前做好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之间的差距,并及时的给予纠正,最终达到自己的阅读目标。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突出培养的核心
因为初中生本身的特点决定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常常会因为一些事情的激发而产生新的想法,这就是创造思维被激发出来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抓住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注意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
1.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只有产生与众不同的想法,才会有创造性的事物产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因为这很有可能就是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帮助他们独立的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在讲解《桃花源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本文的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最后一句话作为结尾呢?”学生因为问题的新颖并且很有趣所以积极的展开讨论,有的同学回答“因为这样的方式会使得桃花源更加的神秘”,还有的同学这样想“因为渔人并没有按照之前的约定,不讲诚信,所以才会找不到桃花源”等等。随后教师让学生把已经出现的答案进行对比,找出自己认为最为符合事实的答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展开了一次个性思维的培养过程。endprint
2.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
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帮助学生学会进行思维的扩展。所以教师会利用让学生将一个故事补充完整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想象力。如果发挥得好,学生甚至能够产生创造性的能力。
例如:对于一篇比较有趣的文章《蟋蟀在时报广场》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的去猜想之后的故事情节,展开想象,让故事更加的完整。
3.巩固基础知识,诱发创造思维
尽管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不是一定会让学生形成创造能力,但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一定会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从根本上看,基础知识可以认为是为创新思维的形成铺路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重点将一个点,让学生自己去扩展,讲授一种阅读的方法或者是技巧,让学生自己寻找适合的方式。
例如:在学习《雨中登泰山》這一文章的时候,教师要着重的分析雨中登泰山的过程,作者所描写的登山的乐趣,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只属于一个人的乐趣。告诉学生一个学习的道理,那就是无论是学习还是登山都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必须要敢于直面困难,并且尽全力去打败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讲解文章,让学生诵读文章加深学生的了解。
初中语文的阅读并不仅仅是学生通过单纯的朗读就能够真正的理解的,并且产生的效果也不会很好。需要教师采用新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写作这一方式作为深化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在学习《背影》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通过对文章深入的掌握之后,模仿这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自己创作一篇文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通过聆听是很容易忘记知识的,但是让学生自己观察,那么就比较容易记在心中,而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那么最后达到的效果就是理解。因此,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尽管条件有限制,但是教师还是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重现文章的情景,一些对白,或者是比较经典的场景都是可以作为重现的实例。
例如一些对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熟悉文章,并理解文章中各个人物的感情色彩。在上课以后通过简单讲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给学生分发道具,让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的人物。通过模仿人物的动作、语言特点,做到情景的再现。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就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的感情,以及人物的心理特征。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开阔。
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想象
文章本身就是作者经过现实和想象的结合完成的作品,因此在创作文章的过程中,文章就是作者想象力的体现。并且在整篇文章中,所有的人物,场景以及文章所带给人的整体的感觉都是非常清晰的,是作者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得到的。由于初中的学生本身的思维就处在一个比较发散的阶段,所以很容易就会形成带有浪漫情怀的思维。但是身边能够影响学生思维变化的因素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塑造一种健康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总而言之,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教师要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教学会对学生思维产生的重大影响。教师还要明确创造性的思维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工作所产生的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能够充分的发挥阅读课的作用,积极繁荣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的思维定性奠定坚实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