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有效问题的设置

2018-02-23翁龙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一节课背影设置

翁龙平

一、语文课堂有效问题的界定

所谓的有效问题,应该指的是学生在阅读中不能理解、不能感受、不能欣赏的地方,即课文的关键之处,教师能针对这些关键之处巧妙设计一些问题,既能让学生读懂,亦能体现教学的重难点。换言之,就是学生原来理解不了、欣赏不了、品味不了的地方,通过这些问题的引领,学生能够理解、欣赏、品味到了,这些问题即为有效问题。

1.所提问题应该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有助于体现教学重点

笔者常常把预习环节放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学问本”,即学习提问本。预习时不仅做圈点勾画,还要把有关课文内容、写作技巧等方面存在的疑问写下来并在课堂上提出,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筛选出有效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能提问题,但不一定能提有效的问题,有时学生提出貌似无聊的问题,但却是好问题。教师要有筛选有效问题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需要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握,能有临场决断的教学智慧。例如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课前把自己手头所有关于这首诗的分析材料全部印发给学生,课上让学生自由吟咏,然后发疑问,谈心得。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诗中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为什么诗人选狗与鸡,而不选牛与马。咋一看,貌似无效问题,却引发了同学的争论热情,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统一意见,诗人写狗与鸡,更能体现农村生活的闲适、安逸,如果换成马与牛,就显得太热闹。这种貌似无聊的问题既是学生提出的,又能体现教学的重点,这就是有效问题。

2.设置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能突破教学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就能激起学生心理的兴奋程度,集中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如《背影》中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如果此时教师提问:“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学生可不假思索地回答“倒叙的写法”。这样的问题设置就太浅,太单一化。此时,可换一种问法:一般作品描绘人物时最多的是写什么部位?学生讨论后明确:人最富于表情的部位应该是面部。接着再问: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面部?而要不惜笔墨地刻画背影呢?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到这背影不是普通的背影,而是进入颓唐老境的父亲的背影,这背影凝聚着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不敢直视面部,也包含着多年不见父亲的儿子对父亲的愧疚之情。通过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理解了文本的内在情感,巧妙地突破了难点,这就是有效的问题。

3.所提的问题应体现课堂的精华,能提升课堂效率

上一节课或分析一篇文章,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效度”。一节课45分钟时间是宝贵,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不能只追求数量,而应讲究质量。最好能为一节课或一篇课文设计一个或幾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样,实现教学目的就显得轻而易举了。如分析《沁园春·长沙》一诗时,教师可抓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句来设计问题,为什么用“击”和“翔”,不用“飞”和“游”呢?透过关键词句的理解,学生不单明白了学习语文要从关键词句的理解切入,而且品味到了作品豪迈壮阔的内在意蕴。

又如:《鸿门宴》的教学,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以两万兵力击溃秦军20万大军。但是,四年后的垓下之战,项羽却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为什么?有的学生回答,项羽狂妄自大,他不听范增的意见;他麻痹自信,说出内情;有学生还从刘邦方面寻找项羽失败的原因。这样,教师顺势点拨课文中相关语句,最后归结出项羽的悲剧是性格悲剧,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设置有效问题的方法

1.抓住教学目标来设置问题

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设置问题时,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深谙课文,“吃透”教学目标,设计几道体现教学目标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效度。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别里科夫这种“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几个问题:(1)别里科夫病了,请写出他的病例?(2)分析他的病因?(3)如何治疗?(4)能有什么效果?这些问题的设置,可帮助学生快速抓住文本主要内容,明白别里科夫病因是由环境和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他的病是无药可救了,最终的结局是悲剧的。让学生明白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2.课堂设置的问题要有联系,有层次

课堂教学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的。所以,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也应该是有联系的、有层次的。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教学时,笔者向学生依次亮出以下问题:

(1)文章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人?(2)重点阅读第五部分,说说刘和珍是怎么死的?(3)为什么强调是背部中弹?(4)为什么强调被乱棍打死?(5)同去的张静淑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为什么强调是手枪?是立扑?(6)为什么杨德群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也更好理解文中的真的猛士、惨象、流言等等关键语句。这些问题从探究人物形象,品味文段的关键处,追踪写作背景一直延伸到思考文章的意图、作者表达的情感,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思维。

3.课堂要设计能拓展思维、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语文教学,不但要实现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还要同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这里的“渔”,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应设计一些能拓展思维、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自己的思考、情感和价值取向主动融入作品,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独立地理解课文,评价课文。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如《我与地坛》一文中,教师设计“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生与死的看法?”学生看到这样的问题,都会激起好奇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当然,课堂问题设置的最高境界,就是引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懂得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有效的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节课背影设置
主题:背影里的爱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背影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背影
背影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