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语言教学策略
2018-02-23赵兴荣
赵兴荣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教学具有其特殊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强调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在品味作者语言的基础上,理解其思想情感,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其对古诗词语言的感受力。
一、高中古诗词语言教学现状
就目前我国高中古诗词教学实践而言,古诗词语言教学中依旧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就教师而言,在教学环节中存在淡化古诗词语言教学的倾向。由于古诗词教學内容较为复杂,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古诗词教学的热情不高,传统的应试诗歌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应试方法的掌握和应试技巧的训练上。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多数教师遵循作者及诗词背景介绍、诗词朗读、逐字逐句诗词讲解及诗词翻译的教学模式,以上环节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主题思想,概括写作特点。其次,多数教师未准确的把握古诗词语言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环节将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作为重点内容,部分教师错误的认为古诗词语言教学就是解决诗歌中出现的读音及释义障碍,其教学目标及内容不清,造成高中古诗词语言教学呈现出随意性及分散性特征。最后,部分教师缺乏古诗词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备课环节,教师以教学参考书和网络资源为依据进行备课,而缺乏有机整合和信息加工。同时,部分教师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缺乏古诗词教学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影响了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科学化开展。就学生自身而言,高中学生课程繁多,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多数学生认为古诗词教学过于枯燥,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学生对作者的语言风格及技巧掌握不足,学习过程中审美意识淡薄,忽视语言学习中诵读的重要作用。
二、高中古诗词语言教学策略
1.立足吟诵、创设教学情境
古诗词是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其以抒情为主,最早的诗词是以音乐的形式出现的。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诵读与吟唱是古诗词得以传播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吟诵文章。通过吟诵古诗词,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音韵及格律特点,理解诗词的艺术魅力。由于语言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师应利用音乐及图片等形式为古诗词教学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进而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在朗读的过程中发现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例如,在讲授《琵琶行》时,在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时,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剪辑相关的配乐,让学生在乐曲中自己诵读诗词,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琵琶女的情感。古诗词语言具有音乐性、反常性及表情性等特征,高中古诗词语言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仿写、变化字词等方式,来体会其语言的特殊性。例如,在讲授《声声慢》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去掉词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典型的叠音词,让学生自己填补词语,通过对比与原词的差异,帮助学生学会用叠音来抒发情感。
2.把握诗眼、变静为动
古诗词中的关键词句,蕴含着文章的主旨。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捕捉诗眼,变静为动,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具有传神作用的动词、形象化的形容词、精确性的数量词、情韵性的副词等。动词可是古诗词蕴含的意境生动、活泼化。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以动词的灵化体现了诗词的意境。形容词具有修饰的作用没在古诗词教学中,其有效的增强了诗词的生动性,实现了作者情感与特定生活情境的有效结合。例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中,“月色冷青松”其中的“冷”字形象的描绘了深山中青松浓郁,月光照射在松林间后,整个环境传递了一种寒冷的色调。数量词的合理应用,使诗词的意境表达更加的与众不同。古诗词中副词的使用具有变呆滞为流动的美学效果。例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副词“渐”表明此处的野花并非遍地均是,而是一种渐开渐盛之势。古诗词鉴赏中的语言欣赏可实现变静为动的目的,帮助学的情感及意境。
3.注重古诗词中名句的解读
古诗词中的名句往往与诗词的主旨关系极为密切,随着广泛的流传,其具有了鲜明的普适性,古诗词中名句的解读,可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古诗词的美育价值。在教学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诗词中的名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4.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高中古诗词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自主一合作一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可积极的发挥其想象力,从多元化的角度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特色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特色,古诗词鉴赏中的语言鉴赏是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语言背后的表意效果及情感脉络是古诗词鉴赏的重点。作为汉语言文学的主要形式,古诗词具有语言美、结构美、内容美、含蓄美及绘画美等美育价值,古诗词教学中将语文学科的语言教学与美学价值相互结合,便达到了古诗词教学的理想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