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02-23陈志
陈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6.64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老年急性阑尾炎者98例,对其开展术前超声诊断,并与手术结果比较,分析临床价值。结果:B超证实存在阑尾病变者共计90例,阳性诊断率91.84%。结论:对于疑似急性老年阑尾炎者,使用B超开展术前检查,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阑尾异常变化,且具有经济性强、准确性高等特征。
关键词 超声;急性阑尾炎;老年患者
相关文献证实,在阑尾炎患者案例中,老年人约占总数的10%,但在由此病致死的案例中,老年患者占总数的50%。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阑尾炎发生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加上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存在多种原发性疾病,因而经常出现误診/漏诊现象。由此可见,积极探寻老年阑尾炎疾病的诊治特征,全面提升阳性诊断率,对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以及开展临床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实际情况,本文现就超声诊断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进行简要分析,并将诊治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98例,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以及手术证实,确诊为该疾病。其中,男54例,女44例;年龄65.28~76.22岁,平均(71.28±3.25)岁。患者均符合卫生部最新颁布的关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对患者开展B超诊断工作。腹部凸阵探头、频率设定在2~5 MHz,患者仰卧,充盈膀胱接受检查。对患者行常规双肾以及输尿管检查,着重查看患者疼痛显著部位。倘若患者存在局部胀气,应进行局部加压,排出胀气,使视野清晰。行常规切面检查未见阑尾患者,应在其侧腹部行加压式扫查。检查女性患者的附件、子宫以及膀胱,男性患者的膀胱以及前列腺是否存在病变。
结果
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成功出院。经诊断,阑尾合并四周脓肿者共计6例,单纯性阑尾炎者20例,穿孔/坏疽性阑尾炎30例,化脓性阑尾炎者44例,其中伴粪石者6例。手术与B超诊断结果阳性率,见表1。
B超证实存在阑尾病变者90例,患者未被证实存在病变8例,阳性诊断率91.84%。
讨论
老年急性阑尾炎特征分析:本试验中患者病变位置一般在右髂窝三角区域内,末端多朝向内三角。盲肠内下位、后位、外下位和盆腔位为病变常见部位。患者病变位置通常不随着呼吸移动,无伴肠蠕动,管壁相对坚硬。压痛显著,探头不易压扁。
本组中有8例病变位置阑尾形态主要为迂曲管样、指样以及条索样,部分患者为半环样、类椭圆样。化脓性病变者阑尾体积增加,边界稍模糊,浆膜层的连续性尚佳。存在四周组织粘连和渗出者的浆膜层有中断迹象,黏膜层大部分中断。病灶内部虚实结合,囊变部位通透性不佳,存在密集点样强回声。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者无管样结构,形态变化不规则,阑尾腔为片样弱回声/无回声。单纯性病变者阑尾体积轻度增大,四周多为低回声,可见纤细浆膜层,壁呈双边样,核心区域为无回声,部分患者为散在性点样强回声。化脓性病变者病灶区域为不规则无回声/弱回声图像,黏膜层消失。如若脓腔内存在气体回声表面,证实存在阑尾穿孔。粪石梗阻引致阑尾炎者的肿胀/积脓阑尾腔呈现弱回声,粪石部位为强回声,后部存在声影。
B超诊断非典型阑尾炎临床价值:相较于其他年龄段患者而言,老年患者的淋巴管以及血管发生退行性改变,阑尾部位黏膜组织稀薄、纤维化。加上血管硬化的关系,组织中的血流供应相对较少。当阑尾发生病变后,极易出现穿孔以及坏死现象。当患者就诊时,往往疾病已经到达晚期。
B超诊断不但能够为医生提供客观性诊断依据,在此同时还能够进行鉴别性诊断,对于临床体征不典型者,使用这种方式尤为适合。本试验证实,B超证实存在阑尾病变者共计90例,阳性诊断率91.84%。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使用B超对患者开展临床检查,具有一定意义。
现如今,我国医学影响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B超以及CT在诊断老年急性阑尾炎方面也突显了一定临床价值。有文献证实,和B超相比,虽说CT诊断该疾病优势显著,但B超对CT的互补作用不能忽视。值得说明的是,就经济适用角度而言,B超更便宜;从放射性因素方面考虑,B超优势更强。
综上所述,对于疑似急性老年阑尾炎者,使用B超开展术前检查,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阑尾异常变化,且具有经济性强、准确性高等特征,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