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2018-02-23哈斯塔娜
哈斯塔娜
doi:10.3969/j.issn.1007-014x.2017.26.58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收治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痊愈时间更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效果显著,可显著缩短患者痊愈时间。
关键词 中医针灸;周围性面瘫;急性期
面瘫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临床也称为面神经炎,由面部表情肌群发生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而导致。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面瘫类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严重,而且压迫患者面部神经,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本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80例,均满足周围性面瘫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65岁,平均(50.7±2.21岁;病程1~7 d,平均(3.8±0.4)d。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4岁,平均(50.1±2.5)岁;病程1~8 d,平均(3.7±0.5)d。两组一般资料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治疗:口服醋酸泼尼松片,5~10mg/次,10~60 mg/d,结合患者病情对给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给予维生素B1口服,1次/d,100 mg/次。②试验组选择中医针灸治疗:双侧穴位选择合谷穴,患侧穴位则选择地仓穴、承浆穴、迎香穴、攒竹穴、睛明穴、下关穴、牵正穴、阳白穴和太阳穴。嘱患者仰卧位,首先对针灸部位进行局部皮肤消毒,采用指切式进针,并留针30min,中途应行针1次;使用艾条在下关穴和牵正穴间给予温和灸,时间30min。2 d治疗1次,持续治疗10次。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眼睑闭合、面容、面部肌肉运动功能完全和正常人一样;②有效:眼睑闭合、面容、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显著改善;③无效:眼睑闭合、面容、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没有变化,或者加重。显效+有效=总有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痊愈时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
结果
临床疗效观察: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5.0%(38/40);试验组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77.5%(31/40)。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痊愈时间观察:对照组、试验组的痊愈时间分别为(18.5±3.3)d、(12.4±3.2)d。在痊愈时间方面,试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讨论
中医研究发现,正气亏耗是周围性面瘫的主要病因,机体受到风热或风寒入侵,引起经脉气血失和,导致面部肌肉瘫痪。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病位较浅,采用针灸疗法能及时引出体内病邪,起到舒筋活络之功效,进而对病情发展进行抑制。在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时,基本原则是对局部血液循环进行改善,让面神经炎性水肿有效减轻,预防并发症。西医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补充B族维生素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表明,年轻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高,如心肌梗死、动脉硬化以及面肌痉挛等。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容易让老年患者出现高血压,让更年期女性患者出現骨质疏松的概率增加,大剂量醋酸泼尼松片可并发糖尿病等症。因此,在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对给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
研究表明,中医针灸可有效减轻炎性渗出、水肿,有效改善炎症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中医针灸治疗能对毛细血管的炎性水肿状态进行有效改善,多穴位治疗具有调和阴阳、通畅血气、通经达络的作用,能让患者的身体及时恢复。除此之外,中医针灸治疗比较经济,而且效果理想,能有效防止西药治疗所导致的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治疗时,应注意针刺强度和穴位数量,应适量选择面部穴位,以平补平泻为主。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的痊愈时间更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显著缩短了患者的痊愈时间,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