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第一学段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2018-02-23陈凤霞
陈凤霞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中心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引言:
近些年来,新课改的实行,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就包括提高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要注意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传授小学生实用的计算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也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高效的完成计算的任务。
一、小学第一学段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和原因
(一)学生计算的基本功不扎实。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处于好奇贪玩的时候,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就不能够进行认真的听讲,即使到了下课的时候,也不会好好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从而使得学生的计算能力准确性不高,甚至就连一些基础的知识也不能够完全的掌握。例如,乘法口诀是小学第一学段学生都要会背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的不认真,总是会出现类似于“六八四十八”记作“六八四十二”的情况,这样就造成了小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计算的错误[1]。
(二)小学生的粗心大意。粗心大意不仅仅是小学生爱犯的毛病,就连成年人也都会常常出现这样的错误,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会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使得审题不认真,就连计算的过程都不认真,使得计算的结果常常出现错误。不仅如此,小学生中普遍存在随处打草稿的不良习惯而造成的错误。例如,在计算“47-28”并且需要进行验算的过程中,学生总会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将验算结果作为了最终的答案[2]。类似的问题一旦发生,小学生往往不会去追究失误的原因,所以自身的缺点也就得不到改正。教师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况就需要及时指出学生自身的错误,并积极的改正,使学生们不会在以后的计算题目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三)小学生的书写不规范。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教学才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各项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写字的能力也不足,所以常常会出现潦草的笔记,有的时候就会因为自己潦草的笔记而造成一些错误。例如,小学生在进行“21-15”的计算时,由于自己的书写,将“1”看成了“7”,所以最后的结果也就改变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由于小学生的书写不规范,使得自己写的东西自己都认不清了。所以,在日后的小学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从而不致于出现书写潦草而造成的错误,有助于第一学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3]。
二、培养小学第一学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对于计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计算的学习,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需要寻找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将生活中的事带入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计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二,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游戏本来就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将之与计算相结合,学生就会参与到计算的学习中,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小学生还处于正在获取知识的阶段,还没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所以及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为此,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第一,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解题思路的书写,对书写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不仅有助于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能使作业更加的美观。第二。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在进行计算之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审题,否则会出现很多的错误。审题的过程不仅可以清楚题目的意思,还有助于思路的扩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4]。第三,培养学生养成抄题校对的习惯。在小学的计算教学时,很多计算题都需要学生抄写下来在进行计算,但是很多学生抄题不认真,以至于抄的题目本身就是错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抄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对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符号都不放过,这样才能保证题目的准确性,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需要进行长久的训练,计算能力也是如此。第一,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和练习的数量。第二,练习的方式不能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有趣的练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计算学习。第三,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也是计算中最基础的能力,口算能力的增强不仅可以减少笔算的过程,还能提高笔算的准确性,从而有助于计算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计算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方式,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一来,能够使小学生以更好的姿态来面对日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