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束
2018-02-23李春
李 春
(四川省资中县公民中学 四川 内江 641200)
新时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准备、新课的教学、学生的巩固练习、学生的及时反馈和课堂教学的结束这几个环节,但是担任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教师,往往只重视课堂的开头,没有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束这一环节,忽视了的东西往往是必要的重要的,这就是“利生之事,丝发必兴;厉生之事,毫末必去”。对于一堂初中数学课,结束工作是完成一项数学任务终了阶段的教学行为,广泛的应用于一节新课讲完、一章教材学习完以及讲授新知识新概念的结尾,一个好的教师常把最重要的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学生的学生热情越是被点燃,后面的东西往往是最令人难以忘怀,好的结束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创造的内生动力,激励人生学习创新的强大动力,那样的一堂课才是最成功的、最完美的、最有价值取向的、最有教学导向的。
一个教学有“道”的老师,通常采用师生互动、生生协作、生机拓展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的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知识有效的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完善和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它的功能有:
第一是强调重点。强化公理,定理和概念等知识要点,横向比较相关的就近知识,纵向比较相关的外延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生新知识系统。
第二是承前启后。在进行课中小结时,既要概括一个问题的核心内容,又要巧妙的引出下一问题,比如对于复杂问题的解决,我们不妨分步完成,梯级推进、化整为零,这样既总结了前一问题的完成方法,又对下一问题提出启示;如果在全课的结尾中,就要为已经讲授的知识进行总结,还要为讲授以后的知识,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创新性。
第三是善思巧想。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数学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技能、数学方法促使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第四是情理共融。使学生学思践悟所学内容主要的情感和道理,做到情与理的共融,并使这些认识体验转化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准则,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五是实践深化。作为训练知识技能为目标的数学教学,结束部分一般为自主练习,把单一的简单知识逐步叠加形成综合知识,达到既能独立做出整套动作,又能使知识技能更加熟练,以达到检查或自我检测学习的效果。
如何做好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束工作使结果的功能很好的得到发挥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虑:
第一、互动归纳式结局。归纳总结,必须要体现提纲要领、全面准确、生动有力的特点,意在巩固和运用新知识。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由师生共同将本课内容简明扼要,而且有条理的归纳出重点难点,梳理完成。比如上完同类二次根式一节知识可以小结如下。第一是这节课要求同学们掌握两项技能:1.能迅速准确的找出同类二次根式,2.会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第二是化解二次根式时四步缺一不可;第三是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四步中,要特别注意第二步:带着符号。
第二、构造呼应式结局。这种方式足以解答开局时所提出困惑来结束全课,形成龙头猪肚凤尾的课堂架构。比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开始可以提出一组题目,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要求学生快速使用已学过的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题目,计算出两根之积、两根之和。学生花了很长时间才计算答案,而教师一分钟解决;至此教师可以在新课进行过程中充分利用公式法中的两根探究出两根之积、两根之和规律,最后让同学们自己用这个规律即韦达定理去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验证自己的答案。
第三、构建悬念式结局。这种结局方式是在课堂结束时留下趣味性强,值得人深思的问题让富有余力的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并找出答案,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比如:讲三角形的第三种判定方法后,提出问题,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元素,其中至少需要有一边,假如两个三角形已经有两条边对应相等,又知道这两条边中的其中一边所对应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这些问题不必要求学生立即明确对否,而是留有余地,让学生去思考,去小组合作,去体验数学的乐趣。
第四、打造衔接式结局。为提高学生就近发展区学习能力,教师创设拔高解决问题方法的情景让学生急于求知下节课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完相似三角形性质和判定后,可以给出题目,给你一把皮尺,一根短竹竿,想办法在晴天测出自己学校里旗杆的高度,要求既不能把旗杆放倒,又不能爬到旗杆顶部。写出你的设计,并说明你的理由,这种结局给学生一种暗示,要想办法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联系起来。这就为下一节课利用相似三角形测距离做了铺垫,使前后内容过渡自然衔接有序。
第五、精准练习式结局。课堂教学结束部分,恰当的安排学生的精准练习活动,既可使本节课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数学思想得到强化和应用,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教师通过平面媒体或手机客户端精准获得调整下节课教学的有效信息。这种方法简单实用,学生既理顺了知识,又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按以上几方面作课堂教学的结束工作时,有时是单独从某种方式考虑的,但是多数情况下是其中的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但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方式,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思路,牢固树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数学技能传递学生、把数学思想方法流传给学生、把数学探究精神传承给学生、把数学的人文情怀渲染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