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对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教育
2018-02-23苏进城
苏进城
(福建省安溪崇德中学 福建 安溪 362421)
一、概述
高中化学教材对于新知识点的组织、展现是相对欠缺的,难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讨,并对新知识本身所蕴含的重要意义进行挖掘。相反,以学生为主体是开展创新实验活动的前提条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实验的主人,学生通过自己把已有的知识、操作技能充分调动起来,教师进行适当的实验指导,让学生亲自动手对实验进行探究,以此来发现问题,并分析与解决问题。在创新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感受到自己动手去学习、掌握知识的成就感,还在无形之中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其熟记、理解知识的本身价值。因此,教师使用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活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性,还能够规避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局限性,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1、教师要注重对于新的实验问题情景的创设。教师要在本校实际教学条件的基础上,以课本重点知识为前提,努力给学生设计出多样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对活动情景进行创新设计,让同学能够在新的实验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进而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潜能激发出来。比如,教师在对Na2O2性质探究实验中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进行教学时,传统实验主要制取CO2气体并通入Na2O2,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并运用做木条复燃实验的过程,证明其中有O2产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对实验进行设计。教师可以进行提问:CO2必须进行制取吗?O2一定要进行收集后用木条复燃实验来进行证明吗?学生就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自主对该实验进行创新。部分学生就岁直接用棉花把Na2O2粉末包住,用玻璃管伸进Na2O2粉末中,再进行吹气,棉花就会大量的燃烧。在这种实验当中,不仅让Na2O2与CO2反应生成O2这一结论进行了证实,而且还对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进行了说明。这种实验不仅非常便捷,而且实验现象较为有趣。一般用水来进行灭火,部分学生还对Na2O2与H2O反应的实验进行了改善。一样是用棉花把Na2O2粉末包住,然后把几滴水滴到棉花上面,棉花就会大量地燃烧,即水可以生火。
教师在创设实验问题情况的过程中,可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进行有机结合,把实验的探究功能进行落实。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以及操作,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2、教师要注重组织学生有效进行试验。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小组间合作交流活动,并进行探讨学习,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之中对实验进行探究,从而真正掌握新知识、获取学习技能。这一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给出假设;其次是对创新实验探究方案的制定;最后是对假设的检验。以上环节是环环相扣的,联系十分紧密。这个时候,学生就好像一个小科学家,教师在这其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与分析,最终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组织Fe(OH)3胶体的制备的实验当中,如果只是教师进行实验的演示,学生课后通常只对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能制得Fe(OH)3胶体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记忆,却仍然没能对胶体的颜色、Fe(OH)3沉淀的区别有足够的认识。而让学生进行有效实验,就能让学生更好进行区别,有的同学在做实验中还会有所发现:当水接近沸腾时把饱和FeCl3溶液加入,再进行短暂的加热(此时水没有沸腾)胶体也会得以形成,但上述现象的形成,需要一定温度作为保证,即接近100℃。学生对此就会产生疑问,并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来说明:FeCl3在水中水解生成Fe(OH)3、HCl,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当温度升高快到100℃的时候,可以让其水解生成HCl,并让其气化,从而在水中Fe(OH)3得以形成。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意识调动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这个创新实验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培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分析创新实验。比如,在学生探究Fe(OH)3胶体的实验之后,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来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共享,从而得出最终的正确结论。这样以来,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且他们会更加珍惜课堂上的表现时间,把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出来,同时,学生还可以充分借鉴别人的观点,并比对自身想法,进而让自己的想法更为完善。通过发言,不但能够提升课堂参与感,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发展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创新实验进行迁移应用。在组织创新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学生对化学知识点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学习重点进行迁移,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向能力的应用进行转移。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把整个教学实验推向高潮,引导全班学生更好进行学习,共同进步,充分体现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全体性、全面性特征。
结束语
总之,教师作为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引导者,学生的创新探索、教师的有效指导,二者是课堂组织的重要因素。在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合适的自主空间,同时还要加以科学指导。教师必须认真设计与准备每一次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更好进入实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解决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