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父亲缺位的影响及其改善
2018-02-23徐荣
徐 荣
(安徽省霍邱师范学校 安徽 霍邱 237400)
“父亲缺位”源于英语“father absence”,是指由于分居、离婚、死亡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缺少父爱的现象。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母亲的保护陪伴,也需要父亲的参与教育。父亲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技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与冒险的世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母亲无可替代的角色优势和教育影响,是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观念,母亲在儿女成长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父亲缺位被视为正常。二是畸形家庭,如离婚潮出现的单亲家庭,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而出现的留守儿童现象。
一、父亲缺位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一)父亲缺位对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儿童情绪的发展主要以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能力为主要测量标准。许多研究表明,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与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成就以及问题行为等密切相关。家庭环境对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父亲作为家庭的核心,其参与教养的时间越长,对幼儿情绪发展的指导作用越明显。父亲的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对幼儿情绪和人格的良性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幼儿心理学家格尔指出“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研究表明,父爱缺乏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父爱缺失的儿童多出现性格偏激、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且情商也相对较低,即使是处在朦胧状态的婴儿,也会因缺乏父爱而出现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抑郁易怒等。父亲参与程度低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人格发展、情绪调节等方面整体滞后于父亲参与程度高的幼儿。在人际交往中,父爱缺乏的儿童也常表现出自尊心、安全感较低,不易与他人相处等问题。
(二)父亲缺位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母亲富于情感,父亲长于理智。母亲多教会孩子一些语言、物品用途等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而从父亲那里,孩子可以更广泛的认识自然和社会,学到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在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父亲多鼓励幼儿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冒险,给幼儿更多的空间去想象,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可以锻炼幼儿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专家研究指出,父亲缺位会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5-6岁的儿童在父母离弃离异而缺乏父爱的两年后,其认知能力与完整家庭里的孩子存在差异,突出表现为他们在设计、走迷宫和算术等智力测试中落后,这将使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三)父亲缺位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性别角色是指儿童形成与自己的生理性别相同的社会价值期望的性别认识和性别行为的过程。幼儿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人生发展任务——性别角色认同,在幼儿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父母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任务,父亲所具备的勇敢、坚强、宽厚、独立等性别特征,会对男女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段时间如果缺乏父爱,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将会有缺陷。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认同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父亲为男孩子提供了男性的基本行为模式,男孩子往往把父亲看着是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型去模仿父亲。从女孩的情感发展来看,他们对父亲往往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和爱戴心理,父亲往往为女孩提供了与异性交往的计划。幼儿时期没有与父亲接触过的孩子,其性别社会化方面往往是不完全的。有研究指出,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将会发展出不同的,也可能是更少的传统性别图式,父亲存在的家庭中男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拥有更多的性别类型活动的知识。
二、父亲积极参与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父亲的角色意意识。中国的传统思想“男主外,女主内”,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的责任,父亲的参与程度低,多是批评指责孩子,从而导致孩子与父亲之间有间隙,缺少亲密感。其实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父爱不可缺失,孩子在与父亲的交往过程中能获得更多的认识经验,情绪能力,更健康的发挥性别角色准确的定位,这些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父亲,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主动参与并承担起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责任。此外,父亲在教养方式上,应避免过度的指责批评孩子,避免专制型和放任型,应以民主型为主,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沟通,发掘和欣赏孩子身上的优点,营造温馨、和谐、自然、民主的教育环境。
(二)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改善父亲参与。家长不仅仅为孩子提供物质环境,更要提供心理环境。父亲的陪伴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要有心理上的,比如家长尽量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感知外面的世界,玩一玩亲子游戏,共同阅读绘本,引发孩子的共鸣。幼儿园应当应将改善父亲参与幼儿的教育纳入纳入课程建设,适当开放一些父职教育课程和活动,比如可以通过讲座、沙龙等方式向父亲讲授育儿知识,帮助父亲建构自己的角色;还可以举办需要父亲参与的亲子活动,比如家长参观日、游园活动、环保活动、亲子运动会等等,激发幼儿热爱父亲的情感,也提高父亲的自我效职感。社区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比如社区可以成立“父亲俱乐部”,为父亲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此外,家庭、幼儿园、社区要充分利用新兴传媒来拓展父亲的参与渠道,比如借助QQ、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平台来影响父亲参与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