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导学,培养学生历史学科基本素养
——以“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一目的教学为例

2018-02-23梁智孟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爱因斯坦导学

梁智孟

(南安市诗山中学 福建 南安 362311)

案例背景

学科素养是学科课程的立足之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形势的不断变化,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方面。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在积极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新思维即学科素养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全国卷的考试大纲更是直接把“学生的学科素养”列入考试范围,这无疑是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什么是历史学科素养呢?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伟在《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一文中指出:“具体到历史学科,它所呈现的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历史素养的基本要素仍然是知识、能力、意识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也就必须从知识、能力、意识和价值观这些方面入手。

在新的形势下,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我们要顺势而上,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寻求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下面,本人就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性的实践案例作个简要介绍,以供方家指正。

教学案例

一、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知识素养。

高二年文科班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对于基础知识,我让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主动查阅教材,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建构知识体系,这样做比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要更具实效性。

学案设计如下: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1.爱因斯坦其人(可从其出身、兴趣、主要事迹、贡献等方面作简要介绍,写成文字稿,字数100字左右,以备课上交流):

2.提出

1905年,___________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完整地提出了_____________,1916年又建立了_____________。

3.内容

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原理和__________原理。

(1)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2)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

4.意义

(1)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

(2)打破了经典物理学__________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提示点拨: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并没有使牛顿力学失去辉煌。因为任何自然科学都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发展,牛顿力学仍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基础,二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二.史料导学,加深理解,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概念,提升知识素养。

相对论是本课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理解的历史概念之一,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历史概念,我选择了一则“相对论妙解”的故事史料来进行导学,化枯燥的理论讲解为有趣形象的知识感知,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

史料设计如下:

“相对论”妙解

一次,群众包围了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爱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他的“相对论”。

当时,据说全世界只有几个科学家看得懂他关于“相对论”的着作。

爱因斯坦走出住宅,对大家说:“比方这么说——你同你最亲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喏,这就是相对论!”

三.习题导学,“酶化”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提升能力素养。

学是为了用,而如何学以致用,这正是学生能力素养的具体体现。经过上述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已对本目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和理解,接下来的教学重点那就是引导学生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能力素养。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一道习题做为载体,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

习题设计如下:

1.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笑着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此语意指( )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C.理论物理与人们日常生活很远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知名艺术家

四.问题导学,引发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历史意识和情感价值观素养。

在历史素养中,历史意识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知识的传授本身就是求真、证实的过程,知识的“酶化”也是希望它发生转化和升华,影响接受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而,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对待历史的意识和情感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问题设计如下:

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畸投下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但对无辜平民的伤害也同样令全世界震惊。爱因斯坦为此非常懊悔。从这件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我们应如何对待科学的发展?

案例反思

在我看来,历史素养培养是一种心理品质,这样的心理品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也不是应试教育能够完全做到的。一旦把历史教育规定为一成不变的“模式”,把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思维归纳为某种“定势”,历史素养所依赖的心理品质也就无法得到持续提升,素养培养很可能最终变成一锅“夹生饭”。而这就决定了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途径是多元的,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学情、课型和教学内容去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以期切实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最大限度地提升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爱因斯坦导学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爱因斯坦的梦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成功来自谦虚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