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3吴柏村
吴柏村
(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涟水郑梁梅滨河高级中学 江苏 淮阴 223400)
引言:在体育教学中,面对一项新的体育项目时,学生自己训练领悟,有时一些动作不到位,方法不科学。因此,教师应该进行合作化地体育教学,在交流中可以进一步改正学生动作,并深入探究。对于自律性差的同学来说,合作学习对其学习的进度有非常大的帮助,在组内队员的监督下,学生之间会互相学习并一起进步。但有时把学生单独的分割开来,一些活动就很难开展。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现代教育中尤其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究其意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交流中容易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第二,互相监督,促进学习促进学习。就体育的本质来说,健身和一些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渐深入,并掌握,是体育课的重点。例如羽毛球的教学中,不能单单的就只是让学生自己组队练习。就训练来说,人员单一的时候最容易使训练水平停滞,只有小组之间合作学习,才会刺激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进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
(一)结果重于过程。在历来合作学习的状况来看,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非常容易丧失乐趣。体育课与其他课程最不会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门重视课程的教学,有时候一些动作的不协调都可以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消磨掉,这就侧面的说明体育不仅仅要注重技巧还有一定的体力支撑。但是往往学生为结果就只是抓住技巧来研究,过程的参与度大大降低,体育的性质在学生的训练中开始改变。
(二)老师安排时机不合理。有的课程或许就合作学习来说还不如学生单独开展来的效果更好一些。但老师往往会忽略掉课程的特点,一味安排合作学习,进而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时机安排不合理另一方面也说明师生沟通不够,教师就课程的安排没有结合学生的建议,仅仅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来开展合作学习,忽略掉受教方的感受,很容易导致课接受度不高。
(三)单一的合作模式。体育中运用合作模式,是体育课的一种创新。[1]但另一方面,死板的运用一种合作模式就是故步自封。当一种模式机械化的运用到每节课上的时候,创新度大大的降低,学生的接受度开始呈下降趋势。单一的合作模式的运用中教师本身的问题就很大,除了缺乏创新度来说,对课程特点的了解不到位,这本身就是失职。
三、合作教学的建议
(一)平衡的分配人员。所谓平衡就是既要有能力强的也要有能力稍差的,且各组之间要一开始的水平都差不多,只有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组之间的比赛之间才有可能建立公平机制,并且在同一起跑线上,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小组之间比较的学习会促使学习的乐趣增多。就体育的性质来说,体能方面的需要程度要远远大于思维的需要程度,人员的平衡要及在体能方面有体现,也要在思维能力方面有体现。举例来说:像排球的教学中,学生的体力耗用比较多,但另一方面,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排除蛮力,排球打的就会比较得心应手。这就需要学生之间的互相配合了,也进一步要就组内人员的平衡性。只有在一定平衡的原则上才能进一步顺利的开展体育教学。
(二)灵活的运用合作模式。高中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其放松度还是比较明显的。这就增加了高中体育教学的模式样板,不同的体育教学要应用不同的合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开展体育教学。所谓不同课具体还要落实到教学的总体目标上,在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学习的进度和先后顺序其实是可以调整的,学生之间合作模式就不会变换的太频繁。举例来说:篮球和排球的教学可以应用一种合作学习模式,而另方面体操和健身操就只能运用另一种合作模式,就课程的安排来说,应该尽量把相同类别的合作模式教学放在一块,在灵活运用的同时又保证稳定性,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稳定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及时的反馈肯定信息。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自主能力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自由度同样也有扩展。[2]但就学生学习的特点说,学生本身对课程的目标完成度没有清晰的概念,一节课下来极有可能每组之间的进度都会有大大小小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反馈信息,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安排,并且了解自己组的优点和缺点,做出及时的调整。距离来说:在排球的训练中,学生之间角色的安排可能会不那么合理,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宽松对待,不予评价,会影响组内的学习效率的。教师应该就自身经验结合每个同学的特点恰当给予评价,让合作学习跟合理。最后再来说说,肯定的反馈会增加学生的信心,使组内人员合作的效率提高,有助于小组的成长,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中开展,本身就是教育创新的一种体现。但就其出现的问题来说,传统教学的影子还在,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还需要不断的改善。一方面教师要灵活运用合作模式,另一方面学生要及时的调整学习态度,积极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来,只有双方共同努力,合作模式的运用才会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