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2018-02-23谢家利
谢家利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小学校 重庆 404100)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就十分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平时,我们到菜场买菜、到超市购买日常用品、做衣服需要买布料量尺寸、外出旅游需要计算开支等,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又如我们生活的周围:汽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钟有各种形状、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和正方体、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等这些知识可以都可以通过数学的知识来解决,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举个例子来讲: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问:相邻是什么意思?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在生活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在发现生活中数学,创造数学的情景进行实际的教学。比如: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时,带领学生到学校门口的公路边统计十分钟内各种车辆行驶情况,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明白了统计的方法和要求,对统计的作用有了更深的印象。
3.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晶晶到商店买文具,铅笔每枝0.55元,圆珠笔每枝1.45元,他个买了一支笔,一共需要准备多少钱呢?”让学生列出算式:0.55+1.45,此时让学生思考:哪种比较简便?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接着再让学生讨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吗?
二、再现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化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选择、设计教学内容。
1.如在“按比例分配”教学时,书上的例题是与“水稻的播种面积”有关的,而这对于生长在北方的学生来说,水稻离他们的生活太远。所以教学时,我的设计是:六(1)班有男同学36人,女同学28人,体育课上陈老师要把32个实心球分给男、女两大组,怎样分才合理呢?生1说:平均分,这样才公平。生2说:我认为这样不合理,应该按男女生人数的多少来分才公平。师:到底该怎么分呢?这样,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取了按比例分配这一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2.在教学“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出发,精心设计了一个活动,让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同图案设计活动:有的学生想到的是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先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侧剪下一块,打开即可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纸片;有的学生想到的是做墨迹——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上一滴墨将纸打开、辅平,所得的图案就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想到的是扎眼„„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验出发,都能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图案,彼此交流,实现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的目的。
三、回归到实际的生活中
1.与生活实践结合。如:通过收集和调查学校一天产生多少废纸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观察橘子的花开的数量以及结成果实后数量的对比来计算花、果的比率等实践中的问题来进行,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各组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计算出答案,各小组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答案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而这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即生活,只有数学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学生才能够在一种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才会更加热爱数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