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
2018-02-23吴波
吴 波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博望初级中学 陕西 汉中 723200)
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传承遗留下的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表达形式、丰富的历史内涵、浪漫的描写手法,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古诗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丰富的内涵与新颖的描写手法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带来全新的创作灵感,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但是纵观当下的农村初中古诗文教学课堂,我们会发现教学活动往往存在着效率低下、学习氛围过于枯燥、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时常使教师感到应接不暇、有心无力,也使得传统文化教育收效甚微。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古诗文教学展开阐述,以此促进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营造浓厚的古诗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提升
古典诗歌的结构较为短小而内容丰富,学生在学习理解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形式化理解一下重难点词语的含意、机械化地翻译成白话文,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种应试化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吸收,也无法将古诗词巨大的魅力与文化内涵释放出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内部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古诗文化学习氛围,让他们通过各种活动来提升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把握诗歌的意蕴与情境,更好地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会运用情境阅读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古诗学习意识的提升。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古诗,我会定期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会、交流分享会等来为大家营造一个诗情画意的舞台,让学生可以有一定的平台与空间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初中课本教材中有大量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我将班上学生分成了两个大组,请学生将自己对两位大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及自己所了解的诗歌进行了系统的汇总与归纳,请他们将自己的理解分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学生根据我的要求,对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望岳》等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课堂也仿佛成为了学生学诗、分享诗的平台,有效促进了学生古诗文学习意识的提升。
二、结合相关主题展开研究,拓展古诗文内容
古诗文的数量以及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阻力,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现状开展专题式的古诗文教学活动,对于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开展某一主题的古诗文研究,是学生诗歌学习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多样化的主题研究、时代研究对于学生诗歌的理解以及情绪的把控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古诗文的主题较多,如学生较为熟悉的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都是不错的研究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与研究,我会针对某一主题组织学生在课下进行同类诗歌的广泛收集与深入研究,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古诗内容鉴赏、翻阅理论书籍等方式来进行学习,以此来把握同一主题诗歌的异同,共同思考同一主题诗歌的流向变化。我班学生曾对山水田园诗展开专项主题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等田园诗有了更深层的体会,了解到山水田园诗是唐诗重要的一个分支,其优美的意境与旷达的表现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农村学生在古诗文的理解力、情感的表达方面都较为薄弱,教师针对某一主题展开专项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古诗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内涵。
三、组织丰富的古诗文比赛,积极渗透相关内容
我们可以从古诗中寻觅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发展,也可以从古诗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人生抱负。中华古诗文内容之经典、知识之全面、容量之深厚是其它表现形式所不能与之媲美的。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古诗中的美,使阅读古诗、研究古诗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爱好,我会定期在班内开展一系列的古诗文传统文化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使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活动中得到不一样的精神体验。古诗文中还有许多丰富的传统民俗与节日场景描述,例如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我们可以找寻到“爆竹声中一岁除”,对于中国传统的寒食这一节气,我们可以从“寒食东风御柳斜”中进行解读,如此一来,既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诗歌之间的联系,还可以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内在道德与文化,促进学生养成热爱文学的习惯,培养自身健全人格的养成。
总之,古诗文中蕴含的文化养分与思想内涵对于学生良好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健康品格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广大语文教师应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更多好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学习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