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文本,搭起习作桥梁

2018-02-23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枫树景物总分

张 静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东关小学 陕西 咸阳 713800)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说是一篇篇很好的范文,特别是主题单元设计,如果你研读课标,通读教材,仔细挖掘,改变角度,创新思维,不难会发现每一篇文章都会在某一处给我们以指导或引领。我们何不“借花献佛”呢?

一、善用文本,教会学生搭建习作框架

我常常给同学们说这样一句话:“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片翠绿清爽的叶子,既有完整的叶边缘,又有清晰的叶脉络。”而我们教学作文,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搭起习作框架,而后才是添枝加叶。什么是习作的框架?其实就是文章结构,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如果直接告诉同学们这些,恐怕会让孩子们更是迷雾缭绕,所以此时借用文本来引导,让学生感知,岂不很好?如《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这两篇课文,都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文章,那么我们在教学第一课时引领同学们理清文章脉络,明确每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感知这就是习作的一种常用框架——总分总:第一部分:总起,引出下文。中间部分:具体或分点描写。结尾部分:对全文的总结。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到首与尾都点明主题,相呼应。这样的教材引领我觉得直观、容易接受。学会搭起习作的框架,我想对于一篇文章的轮廓构思就成功了。而对于这一点的练习不仅仅是在一篇文章上,还可以是一个片段上。

二、善用文本,学会学生添枝加叶,剪枝修叶

何为“添枝加叶”?即围绕主题内容写什么。如写人的文章,都可以抓住人物的什么内容来写?写景的文章,应该抓住什么景物?抓住景物的什么来写?写事的文章,都要写清事情的哪些方面?何为“剪枝修叶”?即通过什么技巧办法使文章更有条理,更生动,更吸引人,更漂亮,而不是简单的交代或罗列。

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习作三和习作四都是有关于写景的习作。习作三是看图写景,习作四是走出校园发现秋天里的一处美景。那么三年级的同学刚刚接触作文,不管是对整篇文章的把握,还是对每段内容的划分,又或是他们的遣词造句,都处于一个初级学习、摸索、积累阶段,那么我们何不借助《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来引导呢?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描写的正是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通过这一部分来让同学们知道:写景就要写有代表性的景物,每一种景物要抓住其特点来写,同时要做到有顺序地描写。通过这样的引导,习作难度降低了不少。我向同学们问道:“如果让你写秋天的景,你想写些什么?”同学们回答得很多:“菊花,枫树,果园,田野……”“如果写菊花,写它的什么呢?枫树呢?”很多同学说了:“写菊花可以写它的颜色、种类、形状、香味……写枫树也可以写它的颜色。”我趁机告诉同学们,这就是景物的特点。我想这样一来,文章就算是做到了“添枝加叶”。那么,这一点做到了还不够,因为很多同学写到:“秋天到了,天蓝蓝的,云白白的;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野菊花开了,有红的、白的、黄的;高粱成熟了,棉花白了……”当然不是说这样就不可以,我们既然有这么优秀的课文,何不最大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我就通过课文中一些比喻句、拟人句,让学生来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让学生也可以试着去用。于是一些同学的作文里出现了这样的语句:“枫树叶子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野菊花开了,五颜六色,红的像火,白的像雪;湛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像棉花一样的白云;高粱涨红了脸;石榴裂开了嘴……”瞧,多生动形象的句子。经过这样一剪一修,文章就更美了。

三、善用文本,创造练笔机会

教材中所出示的课文当中,有的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产生了很多的感受;有的教给了我们某一种构段的方式;有的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何不抓住这些机会给同学们安排一些适当的小练笔呢?如当我们学习完《三代麦子》一文后,我便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小练笔:第二年,土地爷爷又给了小猪、小牛一人一代麦子,它们会怎样呢?请同学们进行续写。又如我们学习《第八次》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体现了布鲁斯王子遇到困难不放弃一线希望,坚持到底,最终带领人民英勇抗击,取得胜利的精神。我便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也简单写写自己遇到困难时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以后打算怎样面对困难与挫折?还有《东方之珠》一文的第五自然段,以总分的构段方式描写了香港美丽的夜景,我便让同学们也模仿这种方式来写一段话。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帮助。

四、善用文本,积累文中好词佳句,鼓励学生恰当运用

每一篇课文当中都有许多好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我们可以建议学生把它们摘抄下来,利用早读的时间读一读,记一记。鼓励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恰当地进行运用。

总之,在课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写作资源,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表达训练,无疑能够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许,在上面我所谈的这几点中,有的教师会觉得给三年级同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太高,不否认,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起点也高了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去引导,利用文本教材去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就一定会有成效。

猜你喜欢

枫树景物总分
景物描写——雨
景物描写——风
写写冬天的景物
枫树啊枫树
跟踪导练(五)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枫树下的秋天
景物描写要准确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