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23彭维平
彭维平
(松滋市万家学校小学部 湖北 松滋 434200)
都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都说明不同的人读同一篇文章时的阅读感悟是不一样的,那种思想的闪光思维的火花,正式我们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开发和利用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优化学习小组,增强合作信心
组建好学习小组是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率的前提。我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先根据全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估量,然后搭配成4人一组的若干学习小组。由1人任小组长,其他分别为2、3、4号成员。对于小组长的选派或推荐,教师在心中要刻意用好那些学习成绩较好,责任心强,乐于助人,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并且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每个小组成员基本保证“势均力敌”,便于公平竞争。组建后,要求学生树立整体意识,有大局观念。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当然最终游戏获胜的小组可以加分,让学生在要求学生树立整体意识,有大局观念,为小组争光。小组学习中,按照课堂表现、显现效果、作业质量、家长反馈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实行小组积分制,每周一公布,每月一评比,对班级前三名优胜小组或表现最优秀的学员进行奖励。让学生分享互助学习的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互相关爱的真挚友情,从而最大化获得学习效果。
二、把握契机,让每一位学生有参与机会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如:我在上五年级下册《桥》这篇课文的时候,在问题设计上,首先将问题摆在屏幕上,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雨水和洪水大的句子,划上‘——’,并将自己的体会写在书本旁,”待学生完成第一步工作后,接着让小组长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谈自己的体会,并推荐出小组中谈体会最深刻的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推举读书最棒的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朗读展示。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诵来表现“雨水的大、猛。”总之,在经过激烈的交流讨论后大家的学习兴趣浓厚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好机会。
三、既是合作,又是监督,让学习过程落到实处
小组学习要目的明确、指向集中、方法具体、便于展示。小组各成员都要有具体的学习任务要完成。这就需要合作与监管,把活动做实。如:我在教学《半截蜡烛》时,主要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围绕“课文中的一家人是如何保护这半截蜡烛的?你认为谁的功劳大?为什么?”展开小组讨论。大家都能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是杰奎琳,是由于她的计谋在紧要关头骗过了德军保住了情报;有学生认为这与杰克的镇定从容分不开;还有的认为是伯诺德夫人,因为她吹灭了蜡烛为其他人争取了时间……总之一个同学讲完自己的观点后另外同学立刻讲出自己不同与他人观点的及原因,让整堂课在激烈的讨论中学习。最后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特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表演。一堂课下来教室里到处洋溢着学生们的读书声、激烈的讨论声、笑声和掌声。
四、教师在小组学习中是“舵手”也是“船员”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但离开不了教师指导,更不能撒手不管。如果忽略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很容易偏离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成为一艘失控的轮船漫无目的地行驶。因此,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如果学生正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学生中去,面向学生,和他们进行交流讨论。有时要给予巧妙的点拨与导向,有时还要有意设问,有意“出错”,有指向地激励学生加以思考、辨正。还要从小组学习的现状中发现问题,以便进行教学反思。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恰当的选择。事实表明,有时教师短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把学生从思维的误区中拉出来,让学生“顿悟”,使之豁然开朗。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我和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当然,小组学习在哪一年段,哪类课文,哪种文体,哪一时段中去展开,那是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要不然,就成了形式,走了过场,成为应时应景的无效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