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拉开幼儿的有效阅读的序幕
2018-02-23詹庆荣
詹庆荣
(重庆市开州区郭家中心幼儿园 重庆 405400)
绘本阅读是基于人们对幼儿教育更富人性化、趣味化、艺术化等的要求展开的,期望通过为幼儿提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来帮助幼儿感受语言的魅力,使幼儿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并能从中提炼出自身发展需要的情感、审美等。因此,幼儿教师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是符合教育目的的,能够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为幼儿的后续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本文就围绕绘本阅读,展开不同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以帮助幼儿拉开阅读的序幕。
一、结合生活情境――培养幼儿阅读兴趣
幼儿由于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一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从旁展开正确的指导,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幼儿的认知,唤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就成了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生活情境教学是通过为幼儿创设熟悉的生活场景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尽快跟上教师教学的脚步,进入阅读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可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消除幼儿对阅读的抵触情绪,转变幼儿的阅读态度,有效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阅读《爱的奇妙滋味》这一绘本时,我先组织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讲述一下自己对爱的理解,分享关于爱的故事,期望让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获得爱的真谛,学会感受爱、给予爱。幼儿一听说是讲述爱的故事,都显得很积极,纷纷表达了自己对爱的理解,认为父母给予的照顾、鼓励等都是爱的表现。趁着幼儿讨论的热闹劲,我顺利将幼儿引入绘本阅读中,让幼儿在阅读中去感悟给予爱与接受爱的意义。幼儿阅读绘本后,知道了每一个人都是需要爱的,且爱是需要表达的,对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这样,我通过结合幼儿的生活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增加了幼儿的熟悉感,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巧妙设置问题――引发幼儿阅读思考
问题教学是一种借助问题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幼儿看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幼儿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开发智力、掌握知识,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教师在绘本阅读中为幼儿设置问题,可以有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走入阅读中,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幼儿建立系统的阅读思考框架。但是,有的教师在为幼儿设置问题时,盲目自信,对问题没有进行仔细筛选,最终加重了幼儿的学习负担,耽误了教学时间。因此,教师在绘本阅读中为幼儿设置问题时,要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尽量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提高幼儿思考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小兔子分萝卜》这一绘本时,我为幼儿设置了以下问题,将整本绘本串联起来,期望能带动幼儿的有序思考:小朋友们看第一张图片,都看到了什么?你能判断这是什么季节吗?有什么依据吗?小兔子看到像堆成小山一样的萝卜会怎么样呢?……幼儿拿到问题后,开始仔细阅读起来,结合文本内容探索问题的答案,最终幼儿在反复阅读下,找到了问题答案在文中的位置,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了出来,并在我的指导下,寻求到了能让兔爷爷解决分萝卜问题的方法。这样,我通过结合文本内容为幼儿设置问题,贴近了幼儿的现实需求,引发了幼儿的有效思考。
三、借用信息技术――加深幼儿阅读印象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为教育注入了新生机与新活力,促进了教育的信息化转型。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以往教学的技术限制,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刺激幼儿的感官,给幼儿带来视觉、听觉等的冲击,让幼儿能以轻松的学习态度面对阅读,强化自身的阅读。但是,有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存在不足,不能正确将信息技术结合到绘本教学中来,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要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幼儿提供更加直观的教学,加深幼儿的印象。
例如,在阅读《小老鼠的大计划》这一绘本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了《猫捉老鼠》的动画片段,让幼儿在诙谐的动画场景中感受猫和老鼠的关系。幼儿观看视频动画后,都对猫和老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进入了绘本阅读的环节,且在阅读绘本内容后,对猫和老鼠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猫和老鼠的故事总是那么有趣,幼儿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讨论更多有关猫和老鼠的趣事。这样,我通过在绘本阅读中应用信息技术,给幼儿带来了视觉冲击,加深了幼儿的印象。
总之,绘本阅读教学是基于幼儿文学素养、艺术审美、情感感知、人格健全等各方面的培养展开的,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在教师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立足幼儿,展开有效教学,帮助幼儿走上阅读的“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