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分析
2018-02-23耿良萍
耿良萍
(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保安藏族乡中心小学校 四川 凉山 616652)
开放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重大改进和革新,包含教学思想、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等课堂教学各个方面的开放,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尽量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束缚,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高效学习[1]。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将开放式教学方法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已经成为广大教师践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1 小学语文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我国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学科,教师应当追求课堂和谐、学生愉悦以及教学高效三者之间的统一[2]。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大部分教师实行的仍然是填鸭式教学法,课堂教学拘泥于黑板、教材与课桌之间,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而不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缺乏生机[3]。而通过引入开放式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重构则能够很好地改变这一局面,帮助教师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的禁锢,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权威,对课堂上的所有内容具有完全的掌控力,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安排,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无法在课堂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而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引入开放式教学法,一方面能够与小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奇心强的阶段性发育特点相符合,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课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策略
2.1 采用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课堂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场所,课堂的组织形式将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学习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方法教师就要主动改变以往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采用更加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生,从而实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比如在教学《孔子拜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诵读课文,为学生讲解其中的生字生词,而后给学生制定“概括课文大意,课文教给我们的道理”等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最后再由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意见进行总结概括,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跳出教师板书的禁锢,利用自身的发散性思维来加深对课文的整体认知。
2.2 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泛,单靠简单的语文教材则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方法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对语文教材进行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使学生了解到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比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诗歌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雷锋有关的纪录片或影视片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的感官体验,使课文内容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同时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新变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郭明义等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代表,促进学生以语文教材为基础不断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雷锋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2.3 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学习是相辅相成的,适当的课文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放松,促进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局限于讲台、课桌和教室,而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教学环境的开放。比如在教学《芙蓉楼送辛渐》和《江畔独步寻花》等古诗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朗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诗人在诗句中倾注的情感;同时在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教师也可以合理组织学生开展春游活动,带领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寻找鸟的足迹,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到课文中描述的场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精彩。
3 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方法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为此广大教师更要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基本原则,从教学实际出发做出积极的探索,使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开放式课堂,学生也能够在其中乐于学习,享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