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杨振宁的科学贡献
2018-02-23
(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高级中学 天津 301801)
英国李约瑟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过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个问题至今都警醒着中国人。其实,排除封建制度的原因,中国人的创造力从来没有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在20世纪的科学界,中国人的贡献尤其不可被忽视,其中杨振宁就是最重要的代表。虽然因为后来的经历而受到诸多不该有的误解,但这丝毫不能抹煞杨振宁为世界科学所做的卓越贡献。
杨振宁到底有多厉害,《Quora》评论说,他是有史以来排名前15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与费曼、朗道奠定20世纪物理学的白银时代”;弗里曼·戴森说,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最卓越的设计师”。有一个有意思的对比也能显现杨振宁的伟大,《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可谓世界闻名,但是单从科学成就上来讲,霍金几乎没有与杨振宁相提并论并的资格,说杨振宁是当代的牛顿和爱因斯坦并不是夸张之词。
“卢沟桥事变”以后,危机四伏的中国陷入日本的侵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后来联合组建了西南联大。1938年,年仅16岁的杨振宁考取西南联大。
在西南联大期间,杨振宁杨振宁便立志去美国留学,为了提高英语水平,他决定不用字典来看英文小说。他选的是《金银岛》与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在熟读了这两本书以后,杨振宁说:“以后就容易了。”
当时杨振宁之所以立志要去留学,就是因为他对美国科学家兼政治家富兰克林很崇敬,富兰克林的自传激励了杨振宁。他去美国后便为自己取名为富兰克,并将第一个孩子的英文名字取为富兰克林。
杨振宁是当时西南联大的两大才子之一,另一位是的中科院院士、中国半导体技术奠基人、固体物理学家黄昆,他们经常在西南联大附近的茶馆高谈阔论。据说他们之间曾经有过这样的对话:
黄昆:“爱因斯坦最近又发表了一篇论文,你看了?”
杨振宁:“毫无创意,是老糊涂了吧”。当时杨振宁18岁。
后来杨振宁去美国留学,并于35岁时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们还保留着中国国籍,也是华人首次获奖者,杨振宁凭借他的才华开创了一个时代,他的出类拔萃让他在科学界的世界影响力无与伦比,他也是芸芸炎黄子孙中长期占据世界科技巅峰的唯一一个,至少目前还没有人能够超越他。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杨振宁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获得了诺贝尔奖,而是因为他拥有13项 “诺奖级别”的成果,诺奖只是他早期的一个“次等成就”,以至后来科学界形成了这样一个不约而同的共识就是“是他给诺贝尔奖带来荣光,而不是诺贝尔奖带给他荣光。”
除了诺贝尔奖,杨振宁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的世界级贡献,完全可以媲美全能物理学家朗道和他的“朗道十诫”。
他的厉害还表现在,在他获取诺贝奖后,共有7个诺奖得主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预测的粒子而获奖,其中就有华人丁肇中;另外,还有6个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的获得者也是因为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获得的成果。
杨振宁的“杨-米尔斯方程”奠定了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础,被公认为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物理理论,如果大一统理论得到应证,杨振宁则将被列为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1997年,日本的《科学家》(《かがくしゃ》)杂志将杨振宁列为第11位。他们特别强调“杨—米尔斯方程”的历史意义,虽然他还没有超越与他同时的温伯格和费曼,但是他的伟大不容忽视。
physicist,将杨振宁列为古今最重要的18位科学家之一。那份排名说这18名科学家不分先后,按照姓氏排,所以杨振宁排在最末。
《英国物理学会》期刊的编委、英国学者Albert曾经在他的科普随笔《弦论能否在低能态验证》里面,详细比较费曼、温伯格、杨振宁、郎道做了,他这几位的水准旗鼓相当,综合来看,杨振宁上限在第10。所以,杨振宁在科学史上的真实地位应该是第10-18位,这与《Quora》排名15位大致相当。
作为华人科学家,杨振宁还为中国做出了很多贡献。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1971年夏,他回到中国访问,这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6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他写过这样两句诗:“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竞天存争朝夕。”
1977年,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他以8000美元代价在当天的《纽约时报》上刊登全页广告启事“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全部英文的旁边加了八个中文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978年3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4—1986年,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县数学奖”相继成立。
1997年,也是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杨振宁以物理学界第一人身份,为中国请回很多科学家,为中国科学家打开了科学研究的国际视野,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科技前沿之间的距离,可以说,他给国家带来的巨大贡献,是无法用任何形式回报的。
正是由于杨振宁的存在,清华的物理是中国离世界顶尖大学水平最近的学科之一。有可能成为中国物理学奖第一人的张守晟,正是由于杨振宁劝其做凝聚态理论,2017年用理论预言了拓扑绝缘体并被实验证实,足见杨振宁当年何其有远见。
2000年《Nature》评选过去1000年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是活着的唯一一个影响世界千年的物理学家。
可以说,杨振宁不仅仅是最伟大的华人物理学家,也是当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不仅诺贝尔奖因他荣光,中国和世界也因他的智慧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