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把握理性思维与情景交融
2018-02-23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四初级中学倪廷岩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四初级中学 倪廷岩
关于东西半球的划分,一直是七年级地理初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运用恰当的几何图形,准确地表达地理空间观念,来化解难点,是地理教学的关键。如果学生没有全方位地弄清相关问题,那么特定的地理范畴也就无从谈起。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知识的界定。
一、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经线圈20°W和160°E才是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根据实验所示,看清各种做了标记的经线圈所界定的范畴是最关键的一步。此图界定的空间范围就是东西半球归属的答案:160°E~20°W之间的经线均在西半球上,20°W~160°E之间的经线均在东半球上,让学生从图上得出这些答案并不难,其实自觉地体现了理性思维的演示过程,这种图文结合的方法既省时省力,又破解了难点。
二、按照所学知识总结判定东西半球
第一步,准确判定东西经度(E和 W)是关键。此步错,全盘皆错,剖析如下: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有三种:1.找0°经线最简单: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2.没有0°经线,找180°经线: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强调0°和180°经线的判定方法相反)。3.既没有0°,也没有180°经线时,就看数据的变化规律: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向西增大的是西经。
第二步,同类比较,大西小东。同类比较就是E找E比较,W 找W比较,比如,A点10°W,B点60°W,这两个点都应该跟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中的20°W进行同类比较,大于的在西半球,小于的在东半球A点10°W在东半球,B点60°W在西半球 ;异曲同工,如果C点80°E,D点170°E,那么这两个点就必须跟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中的160°E进行同类比较,仍然是大西小东,即C点80°E在东半球,D点170°E在西半球。特殊的 0°经线和180°经线不能标注W或E,所以,它们均可跟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中的任何一点比较,0°经线永远是小,在东半球;180°经线永远是大,在西半球。所以东西半球的最根本的判断依据是“同类比较,大西小东”的八字经。
三、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八年级地理上册,首先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⒈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获得的光热越少,气温就越低:由南向北,广州→漠河,气温逐渐降低。⒉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上,所以北方的白昼时间短,气温低。⒊寒冷的冬季风(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南下,北方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气温低。
得出结论:这三种同向的条件使冬季北方的气温“雪上加霜 ”,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越往北,气温越低。
四、读图分析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⒈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获得的光热越少,气温就越低:由南向北,广州→漠河,气温逐渐降低。⒉夏季,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上,所以北方的白昼时间长,气温高。
得出结论:这两种逆向的条件使北方的气温“雪中送炭”,缓和了我国夏季南北方气温的差异,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以上分析,不仅使我们的理性思维沿着更加有效的途径开花结果,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而且使学习地理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简单明了。